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6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6-47页 |
1 植物体细胞胚胎的概述 | 第16-17页 |
2 体胚发生及生理生化反应 | 第17-21页 |
·体胚发生的诱导因素 | 第17-20页 |
·植物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 | 第17-18页 |
·培养基和外源激素 | 第18-20页 |
·体胚发生的发育方式 | 第20-21页 |
·体胚发生的生理生化反应 | 第21页 |
3 体胚发生的蛋白质研究 | 第21-25页 |
·特异蛋白的比较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1-D 和2-D 凝胶电泳比较分析 | 第22页 |
·同功酶的比较 | 第22-23页 |
·标记蛋白抗体-单克隆抗体 | 第23-24页 |
·体胚发生的胞外蛋白 | 第24-25页 |
·结论 | 第25页 |
4 体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| 第25-35页 |
·体胚发生机理研究的重要性及特异基因类型 | 第25-26页 |
·体胚发生的诱导机制——胁迫和激素 | 第26-28页 |
·胁迫启动基因的表达 | 第27页 |
·生长素诱导基因 | 第27-28页 |
·ABA 诱导基因 | 第28页 |
·体胚发生主要的调控基因 | 第28-32页 |
·持家基因 | 第29-30页 |
·细胞周期基因 | 第30页 |
·体胚发生激酶受体基因 | 第30-31页 |
·其它基因 | 第31-32页 |
·细胞信号传导与体胚发生 | 第32-34页 |
·体胚发生中的Ca~(2+)信号系统 | 第32-33页 |
·体胚发生与钙调蛋白 | 第33-34页 |
·cDNA 差异筛选与mRNA 差异显示—体胚发生目的基因的分离 | 第34-35页 |
·cDNA 差异筛选 | 第34页 |
·差异显示 | 第34-35页 |
·结论 | 第35页 |
5 仙客来体胚发生的研究进展 | 第35-44页 |
·胚性愈伤的诱导 | 第36-39页 |
·外植体 | 第36页 |
·激素 | 第36-38页 |
·其他影响因素 | 第38-39页 |
·胚性愈伤与非胚性愈伤 | 第39页 |
·多细胞原胚的增殖 | 第39-40页 |
·体细胞胚的同步化与萌发 | 第40-41页 |
·体细胞胚的同步化 | 第40页 |
·体细胞胚的萌发 | 第40页 |
·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 | 第40-41页 |
·ABA 对体胚成熟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植株再生 | 第41页 |
·其他方面的研究 | 第41-43页 |
·仙客来体胚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| 第41页 |
·仙客来胚性细胞和体胚的保存 | 第41-42页 |
·仙客来人工种子的制作 | 第42页 |
·生物反应器的应用 | 第42-43页 |
·结束语 | 第43-44页 |
·发育机制的研究 | 第43页 |
·人工种子的规模化生产 | 第43-44页 |
6 研究目的、意义和内容 | 第44-47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4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44-46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46-47页 |
·体胚发生及体胚变异的研究 | 第46页 |
·蛋白质组学研究 | 第46-47页 |
第二章 仙客来体细胞胚胎的发生及变异 | 第47-79页 |
1. 仙客来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体胚发生 | 第47-51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47页 |
·材料 | 第47页 |
·方法 | 第4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初培养与细胞形态特征 | 第47-48页 |
·2,4-D 与NAA 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| 第48页 |
·球茎与叶柄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| 第48页 |
·2,4-D 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| 第48页 |
·愈伤组织的继代 | 第48-50页 |
·胚性愈伤的选择与体胚的形成 | 第50页 |
·讨论 | 第50-51页 |
·仙客来胚性愈伤的诱导 | 第50-51页 |
·仙客来胚性细胞的发生 | 第51页 |
·小结 | 第51页 |
2. 悬浮体系的建立及体胚的发生 | 第51-57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材料 | 第51-52页 |
·方法 | 第5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5页 |
·悬浮体系中细胞形态 | 第52页 |
·培养体系的生长曲线 | 第52-54页 |
·悬浮体系中体胚的发生 | 第54-55页 |
·讨论 | 第55-57页 |
·仙客来悬浮培养体系的最适细胞浓度 | 第55页 |
·体胚发生的方式 | 第55-56页 |
·2,4-D 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作用 | 第56-57页 |
·小结 | 第57页 |
3. 仙客来体胚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| 第57-6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材料 | 第57页 |
·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仙客来胚性愈伤的组织学观察 | 第58页 |
·仙客来体胚发生的观察 | 第58页 |
·体胚的起源和发育 | 第58-59页 |
·讨论 | 第59页 |
·小结 | 第59-60页 |
4. 仙客来体胚的发生及变异 | 第60-64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60-61页 |
·材料 | 第60页 |
·方法 | 第60-6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固体培养基上体胚的发生及变异 | 第61页 |
·悬浮体系中体胚的发生及变异 | 第61页 |
·仙客来体胚的变异统计比较 | 第61-62页 |
·仙客来体胚变异的组织学观察 | 第62页 |
·讨论 | 第62-64页 |
·影响仙客来体胚变异的因素 | 第62-64页 |
·体胚变异的表现特征 | 第64页 |
·小结 | 第64页 |
5. 仙客来体胚与合子胚发育途径的比较 | 第64-69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64-65页 |
·材料 | 第64-65页 |
·方法 | 第6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仙客来合子胚形成的整体概述 | 第65页 |
·仙客来体胚与合子胚发育过程的组织学比较 | 第65-67页 |
·讨论 | 第67-69页 |
·体胚与合子胚发育的不同和体胚变异 | 第67-68页 |
·体胚与合子胚的发育途径 | 第68-69页 |
·小结 | 第69页 |
6. 仙客来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 | 第69-76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69-70页 |
·材料 | 第69页 |
·方法 | 第69-7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0-75页 |
·各因素对细胞存活率的相关性 | 第70-71页 |
·预培养蔗糖浓度对冷冻后细胞活力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·预培养时间对冷冻后细胞活力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不同冷冻方式对冷冻后细胞活力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·不同保护剂对冷冻后细胞活力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·讨论 | 第75-76页 |
·小结 | 第76页 |
7. 植株再生 | 第76-79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76页 |
·材料 | 第76页 |
·方法 | 第7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再生植株的形成 | 第76-77页 |
·再生植株的变异 | 第77页 |
·讨论 | 第77-78页 |
·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 | 第77页 |
·培养周期 | 第77-78页 |
·体胚再生植株的变异及其应用 | 第78页 |
·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三章 仙客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蛋白质组学 | 第79-105页 |
1. 仙客来体胚发生的蛋白质组学 | 第79-10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79-8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7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79-8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84-97页 |
·总蛋白的分离 | 第84-86页 |
·体胚发生特异蛋白区分析 | 第86-88页 |
·体胚发生相关蛋白分析 | 第88-91页 |
·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| 第91-97页 |
·仙客来体胚发生相关蛋白的分类 | 第97页 |
·讨论 | 第97-100页 |
·仙客来体胚发生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性 | 第97-98页 |
·仙客来体胚发生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| 第98-99页 |
·体胚发生相关蛋白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| 第99页 |
·仙客来体胚发生研究的展望 | 第99-100页 |
2. 仙客来体胚变异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| 第100-10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0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0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0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00-104页 |
·仙客来变异体胚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| 第100-102页 |
·差异点分析 | 第102-104页 |
·讨论 | 第104-105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105-106页 |
1. 仙客来体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| 第105页 |
2. 仙客来体胚发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| 第105页 |
3. 仙客来体胚变异的研究 | 第105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25页 |
附录Ⅰ—图版 | 第125-133页 |
附录Ⅱ—图版说明 | 第133-135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35-136页 |
导师简介 | 第136-137页 |
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137-138页 |
致谢 | 第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