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1页 |
| ·近地空间高能宇宙线粒子环境特点 | 第9页 |
| ·近地空间高能宇宙线粒子分布模式和太阳质子事件预报 | 第9-11页 |
| 第二章 宇宙线基本知识 | 第11-19页 |
| ·概述 | 第11页 |
| ·宇宙线的组成和起源 | 第11-12页 |
| ·宇宙线在大气中的传播 | 第12-13页 |
| ·宇宙线的太阳调制 | 第13-15页 |
| ·宇宙线强度随太阳活动和地磁的变化 | 第15-17页 |
| ·由次级宇宙线变化确定初级宇宙线变化 | 第17-19页 |
| 第三章 宇宙线模式研究历史与现状分析 | 第19-23页 |
| ·Adams 的宇宙线模式 | 第19-21页 |
| ·银河宇宙线模式 | 第19-21页 |
| ·太阳宇宙线模式 | 第21页 |
| ·Badhwar–O’Neill 银河宇宙线模型 | 第21-23页 |
| 第四章 地面宇宙线通量与空间高能粒子通量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3-29页 |
| ·两变量之间直线相关性的分析方法 | 第23-25页 |
| ·空间高能粒子与地面宇宙线通量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5-28页 |
| ·质子通量与中子监测器计数率的相关性 | 第25-27页 |
| ·重离子微分通量与中子监测器计数率之间的相关性 | 第27-28页 |
| ·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五章 由地面中子计数率反演空间高能粒子分布的方法研究 | 第29-38页 |
| ·能谱参数的求解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·对质子微分通量的反演 | 第30-36页 |
| ·质子能谱参数的求解 | 第30页 |
| ·质子能谱参数特征分析及对质子微分通量的反演 | 第30-34页 |
| ·方法验证 | 第34-36页 |
| ·对C 元素微分通量的反演 | 第36-37页 |
| 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六章 太阳质子事件基本知识 | 第38-47页 |
| ·太阳质子事件及其特征 | 第38-40页 |
| ·太阳质子起源及传输 | 第40-41页 |
| ·太阳质子事件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| ·辐射损伤效应 | 第42页 |
| ·空间单粒子效应 | 第42-43页 |
| 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·太阳质子事件的预报 | 第44-47页 |
| ·太阳质子事件的长期预报 | 第44-45页 |
| ·太阳质子事件的中期预报 | 第45页 |
| ·太阳质子事件的短期预报 | 第45-47页 |
| 第七章 太阳质子事件预报研究历史与现状分析 | 第47-53页 |
| ·质子事件长期预报模型 | 第47-51页 |
| ·King 模型 | 第47-48页 |
| ·JPL 模型 | 第48-50页 |
| ·ESP模型 | 第50-51页 |
| ·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模型 | 第51-53页 |
| 第八章 基于质子强度变化的太阳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| 第53-59页 |
| ·数据和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方法研究 | 第53-56页 |
| ·依据及采用的数据 | 第53页 |
| ·质子事件期间质子能谱参数的特征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利用质子能谱参数的变化特征对质子事件进行短期预报 | 第54-56页 |
| ·预报结果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第九章 总结 | 第59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| 硕士学习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情况 | 第6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