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导论 | 第8-9页 |
一、代理行政主体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| 第9-19页 |
(一) 我国传统行政主体理论存在缺陷 | 第9-14页 |
1.行政主体概念引入的背景 | 第9页 |
2.西方国家行政主体制度的特点 | 第9-10页 |
3.我国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基本特点及评析 | 第10-12页 |
4.公共行政实践凸显传统行政主体理论危机 | 第12-14页 |
(二) 公共行政改革背景下授权和受委托组织亟待改革 | 第14-17页 |
1.我国法律、法规授权的组织存在问题 | 第14-15页 |
2.受公权力委托的对象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7页 |
(三) 现行行政主体的改革路径 | 第17-19页 |
二、代理行政主体的内涵、类型梳理和解读 | 第19-28页 |
(一) 代理行政主体的内涵 | 第19页 |
(二) 行政机关 | 第19-22页 |
(三) 被授权组织 | 第22-27页 |
(四) 受公权力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| 第27-28页 |
三、代理行政主体存在的基础和价值探讨 | 第28-42页 |
(一) 理论基础 | 第28-36页 |
1.代理理论 | 第28-31页 |
2.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关于行政机关的理论 | 第31-33页 |
3.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关于公权力受托人的理论 | 第33-34页 |
4.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34-35页 |
5.治理理论 | 第35-36页 |
(二) 社会实践基础 | 第36-39页 |
1.政府职能的急剧扩张与转变 | 第36-37页 |
2.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公权力的行使主体和形式 | 第37-39页 |
(三) 价值探讨 | 第39-42页 |
四、代理行政主体的制度构建 | 第42-60页 |
(一) 关于行政机关的制度建构 | 第42-50页 |
1.行政机关的设置权 | 第42-44页 |
2.行政机关的代理权限 | 第44-46页 |
3.行政机关与其所属行政主体的关系 | 第46-47页 |
4.行政机关代理的责任归属及承担方式 | 第47-50页 |
(二) 关于被授权组织、公权力的受托人的制度建构 | 第50-60页 |
1.公权力授权或委托的原则和范围 | 第50-53页 |
2.被授权组织或公权力的受托方应具备的条件 | 第53-54页 |
3.被授权组织和公权力的受托人产生的程序和方法 | 第54-57页 |
4.对被授权组织、公权力的受托人的监督 | 第57-58页 |
5.被授权组织和公权力的受托人代理行为的责任归属及承担方式 | 第58-60页 |
五、立法建议 | 第60-63页 |
(一) 构建以代理行政主体为骨架的行政组织法 | 第60页 |
(二) 建构解决代理主体与被代理主体间纠纷的诉讼机制 | 第60-63页 |
1.受案范围 | 第61页 |
2.管辖法院 | 第61页 |
3.启动机制 | 第61-62页 |
4.审查内容 | 第62页 |
5.审理程序 | 第62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