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许经营欺诈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特许经营概述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特许经营基本理论 | 第10-13页 |
一、特许经营的缘起 | 第10页 |
二、特许经营的概念与特征 | 第10-13页 |
第二节 英美国家关于特许经营的立法简况 | 第13-15页 |
一、美国 | 第13-15页 |
二、英国 | 第1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特许经营欺诈的具体分析 | 第17-26页 |
第一节 特许经营欺诈的界定 | 第17-19页 |
一、欺诈的定义 | 第17-18页 |
二、特许经营欺诈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| 第18页 |
三、特许经营欺诈的特征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特许经营欺诈的表现形式 | 第19-21页 |
一、缔约前的欺诈表现 | 第19-20页 |
二、履约期间的欺诈表现 | 第20页 |
三、特许经营关系解除后的欺诈表现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特许经营欺诈的成因 | 第21-24页 |
一、社会学分析——社会整合力的弱化 | 第21页 |
二、经济学分析——信息不对称 | 第21-23页 |
三、法律分析——法律规制的盲区 | 第23页 |
四、人的因素分析——人的有限理性 | 第23-24页 |
第四节 特许经营欺诈的危害性 | 第24-2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特许经营欺诈的法律规制 | 第26-38页 |
第一节 特许经营欺诈的法律规制的原则 | 第26-28页 |
一、保护弱者原则 | 第26-27页 |
二、适度性原则 | 第27-28页 |
三、切合实际原则 | 第28页 |
四、全面性原则 | 第28页 |
第二节 特许经营欺诈的法律规制的类型 | 第28-30页 |
一、立法机关规制、行政机关规制与司法机关规制 | 第29页 |
二、合同法规制、经济法规制与刑法规制 | 第29页 |
三、对交易内容的规制与对交易程序的规制 | 第29页 |
四、事前规制、事中规制与事后规制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特许经营欺诈的法律规制的基本内容 | 第30-36页 |
一、市场准入制度 | 第30页 |
二、信息披露制度 | 第30-33页 |
三、冷静期制度 | 第33-34页 |
四、特许人单方解除合同方面的规定 | 第34-35页 |
五、保护知识产权和竞业禁止 | 第35页 |
六、违约的法律救济 | 第35-3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我国对特许经营欺诈法律规制的完善 | 第38-48页 |
第一节 我国对特许经营欺诈法的律规制的简况 | 第38-40页 |
一、我国对特许经营欺诈的法律规制的立法发展 | 第38-39页 |
二、我国对特许经营欺诈法律规制的立法选择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我国对特许经营欺诈的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4页 |
一、立法方面的不足 | 第40-43页 |
二、执法方面的不足 | 第43-44页 |
三、守法方面的不足 | 第44页 |
第三节 完善我国对特许经营欺诈的法律规制的建议 | 第44-46页 |
一、保障立法活动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| 第44-45页 |
二、强化执法活动的效益性与公正性 | 第45页 |
三、改进特许经营主体守法的自觉性 | 第45-46页 |
四、对公益性诉讼进行有益探索 | 第4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结论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附录 | 第54-55页 |
后记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