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2-25页 |
1 赤霉素研究进展 | 第12-16页 |
·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 | 第13-14页 |
·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 | 第14-16页 |
2 赤霉素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| 第16-20页 |
·GA反应突变体 | 第16-17页 |
·GA反应途径的主要组分 | 第17-19页 |
·GA信号转导模式 | 第19-20页 |
3 赤霉素受体GID1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4 DELLA蛋白 | 第21-24页 |
·DELLA家族蛋白的保守结构域 | 第21-22页 |
·DELLA蛋白在GA信号通道中的分子机制 | 第22-23页 |
·DELLA蛋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| 第23-24页 |
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43页 |
1 材料 | 第25-28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25页 |
·菌种与质粒 | 第25页 |
·引物 | 第25-26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6页 |
·培养基 | 第26-27页 |
·常用溶液 | 第27-28页 |
2 方法 | 第28-43页 |
·Columbia WT植株总DNA的提取 | 第28页 |
·转基因拟南芥35S::FT植株总RNA提取 | 第28-29页 |
·总RNA反转录成cDNA第一条连 | 第29-30页 |
·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| 第30-32页 |
·BP反应 | 第32-33页 |
·LR反应 | 第33-35页 |
·双元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| 第35-38页 |
·拟南芥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哥伦比亚野生型植株 | 第38-39页 |
·阳性植株的筛选 | 第39页 |
·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荧光定量PCR检测 | 第39-41页 |
·转基因植株表型分析 | 第41页 |
·阳性植株对ABA抗性实验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59页 |
1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| 第43-50页 |
·pDONR201-GID1a以质粒测序结果 | 第43-44页 |
·pDONR 201-GID1b(含有内含子)质粒测序结果 | 第44-46页 |
·pDONR 201-GID1c质粒测序结果 | 第46-48页 |
·重组质粒pDONR201-GID1b定点突变结果 | 第48-50页 |
2 双元载体农杆菌菌落PCR电泳结果 | 第50-52页 |
·PK2GW7-HA-GID1a PCR电泳结果 | 第50-51页 |
·PK2GW7-HA-GID1b PCR电泳结果 | 第51-52页 |
·PK2GW7-HA-GID1c PCR电泳结果 | 第52页 |
3 阳性植株T2代单插植株筛选结果 | 第52-54页 |
·PK2GW7-HA-GID1a筛选结果 | 第52-53页 |
·PK2GW7-HA-GID1b筛选结果 | 第53页 |
·PK2GW7-HA-GID1c筛选结果 | 第53-54页 |
4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 | 第54-56页 |
·PK2GW7-HA-GID1a检测结果 | 第54-55页 |
·PK2GW7-HA-GID1b检测结果 | 第55页 |
·PK2GW7-HA-GID1c检测结果 | 第55-56页 |
5 转基因植株与columbia野生型植株表型比较 | 第56-57页 |
6 转基因植株与columbia野生型植株对ABA抗性实验结果 | 第57-59页 |
第四章 讨论与小结 | 第59-61页 |
1 野生型与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分析 | 第60页 |
2 野生型与转基因拟南芥对ABA抗性实验结果 | 第60页 |
3 小结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