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·棉织物前处理简介 | 第13-17页 |
·棉织物前处理在染整加工中的地位 | 第13-14页 |
·退浆 | 第14页 |
·煮练 | 第14-15页 |
·漂白 | 第15-16页 |
·棉织物练漂工艺简介 | 第16-17页 |
·棉织物上残留棉籽壳的去除 | 第17-24页 |
·棉籽壳结构简介 | 第17-18页 |
·现阶段印染厂棉织物上残留棉籽壳的去除方法 | 第18页 |
·绿色化学的要求 | 第18-19页 |
·生物酶的环境友好性 | 第19-20页 |
·生物酶法去除棉织物上残留棉籽壳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·生物酶法去除棉织物上残留棉籽壳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4页 |
·论文的选题及主要研究思路 | 第24-25页 |
·棉籽壳的结构组成分析 | 第24页 |
·酶法去除棉织物上残留棉籽壳的初步研究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棉籽壳的结构层次研究 | 第25-31页 |
·引言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6-27页 |
·材料 | 第26页 |
·实验设备 | 第26页 |
·棉籽壳制备 | 第26页 |
·切片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染色 | 第27页 |
·显微镜观察 | 第2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7-29页 |
·棉籽壳七层细胞结构形态 | 第27-28页 |
·天然与棉织物上残留的棉籽壳中不同成分的不同分布 | 第28-29页 |
·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棉籽壳组成成分研究 | 第31-39页 |
·引言 | 第3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1-36页 |
·材料 | 第31页 |
·实验设备 | 第31页 |
·棉籽壳预处理 | 第31-32页 |
·棉籽壳中有机质的抽提 | 第32-33页 |
·棉籽壳中果胶的抽提 | 第33页 |
·亚氯酸钠法制综纤维素 | 第33-34页 |
·棉籽壳中半纤维素的分级抽提 | 第34-3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6-38页 |
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棉籽壳中半纤维素的研究 | 第39-57页 |
·引言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0-45页 |
·原料与试剂 | 第40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40页 |
·棉籽壳中半纤维素的分级抽提分离 | 第40页 |
·半纤维素单糖种类的鉴定 | 第40-45页 |
·半纤维素的水解 | 第40-43页 |
·TLC分析 | 第43页 |
·GC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糖醛酸含量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半纤维素的糖链结构分析 | 第45页 |
·分子量分析——GPC | 第45页 |
·糖链结构表征——FTIR | 第45页 |
·糖链结构表征——NMR | 第4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6页 |
·棉籽壳中不同浓度NaOH抽提所得半纤维素含量 | 第45-46页 |
·半纤维素单糖种类分析 | 第46-51页 |
·TLC分析 | 第46页 |
·GC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糖醛酸分析 | 第50页 |
·结论 | 第50-51页 |
·半纤维素的糖链结构分析 | 第51-56页 |
·分子量测定——GPC | 第51-52页 |
·糖链结构表征——FTIR | 第52-54页 |
·糖链结构表征——NMR | 第54-56页 |
·结论 | 第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木聚糖酶在棉籽壳表面的吸附研究 | 第57-71页 |
·引言 | 第5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7-59页 |
·材料 | 第57页 |
·实验设备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8页 |
·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质含量及标准曲线制作 | 第58页 |
·棉籽壳吸附木聚糖酶的吸附机理研究 | 第58-59页 |
·吸附等温线 | 第58-59页 |
·吸附动力学 | 第59页 |
·吸附热力学 | 第5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9-70页 |
·吸附等温线 | 第59-63页 |
·吸附动力学 | 第63-66页 |
·吸附热力学 | 第66-70页 |
·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棉籽壳酶水解的初步研究 | 第71-82页 |
·引言 | 第7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71-74页 |
·材料 | 第71页 |
·实验设备 | 第7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71-74页 |
·木糖标准曲线绘制 | 第71-72页 |
·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| 第72页 |
·酶活力测定 | 第72页 |
·酶反应体系的设定及还原糖含量测定 | 第72页 |
·棉籽壳半纤维素的木聚糖酶水解单因素实验 | 第72-73页 |
·棉籽壳的纤维素酶水解的单因素实验 | 第73页 |
·棉籽壳的纤维素酶水解的正交实验 | 第73-7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4-80页 |
·棉籽壳半纤维素的酶水解 | 第74-77页 |
·反应时间对木聚糖酶水解棉籽壳半纤维素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·Pulpzyme HC水解棉籽壳半纤维素的最适温度 | 第75页 |
·Pulpzyme HC水解棉籽壳半纤维素的最适pH | 第75-76页 |
·最适固液比的选择 | 第76页 |
·金属离子对Pulpzyme HC水解棉籽壳半纤维素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·EDTA对Pulpzyme HC水解棉籽壳半纤维素的影响 | 第77页 |
·结论 | 第77页 |
·棉籽壳的纤维素酶水解 | 第77-80页 |
·反应时间对棉籽壳纤维素酶处理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·温度对棉籽壳纤维素酶处理的影响 | 第78页 |
·pH对棉籽壳纤维素酶处理的影响 | 第78-79页 |
·固液比对棉籽壳纤维素酶处理的影响 | 第79页 |
·正交试验结果 | 第79-80页 |
·结论 | 第80页 |
·小结 | 第80-82页 |
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0页 |
硕士期间发表和投稿论文及专利申请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