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蒸汽动力工程论文--蒸汽锅炉论文--运行论文--燃烧与调整论文

300MW电站锅炉富氧燃烧的数值模拟与分析

中文摘要第1页
英文摘要第4-7页
主要符号表第7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4页
第二章 炉内燃烧过程数值计算模型第14-28页
   ·引言第14页
   ·三维气固两相流基本控制方程第14-16页
     ·质量守恒方程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动量平衡方程第15页
     ·能量平衡方程第15页
     ·化学组分平衡方程第15-16页
   ·湍流气相流动模型第16-19页
     ·混合长度模型第17页
     ·单方程模型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双方程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·气固两相流模型第19-22页
     ·无滑移(单流体)模型第19页
     ·小滑移连续(颗粒拟流体)模型第19页
     ·多流体(滑移-扩散)模型第19-20页
     ·颗粒轨道模型(单元内颗粒源法)第20-22页
   ·湍流气相燃烧模型第22-24页
     ·旋涡破碎(EBU)模型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拉切滑模型(Stretch-cut-and-slide model)第23页
     ·涡团耗散模型(Eddy Dissipation Model)第23-24页
   ·煤粉燃烧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  ·挥发分热解模型第25页
     ·焦炭燃烧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·辐射换热模型第26-28页
第三章 四角切圆锅炉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第28-34页
   ·锅炉概况第28-29页
   ·网格划分、定解条件及边界条件第29-32页
     ·网格划分第29-31页
     ·定解条件第31-32页
   ·边界条件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入口边界条件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出口边界条件第33页
     ·壁面边界条件第33-34页
第四章 实际运行工况下的主要模拟结果第34-42页
   ·气相流场的分布特征第34-37页
   ·气相温度场的分布特征第37-38页
   ·组分场的分布特征第38-39页
   ·壁面热负荷的分布特征第39-40页
   ·煤粉颗粒轨迹第40-42页
第五章 O_2/CO_2燃烧的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2-60页
   ·炉膛纵截面气相温度的分布特征第42-45页
   ·炉膛内组分场的分布特征第45-52页
     ·工况2-5 炉膛内组分场的变化规律第45-48页
     ·工况1,2,6-8 炉膛内组分场的变化规律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工况1,4,7,9 炉膛内组分场的对比第50-52页
   ·针对工况1、4、7、9 的几点具体分析第52-59页
     ·炉膛横截面平均气相温度的分布特征第52-53页
     ·炉膛横截面平均辐射力的分布特征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炉膛壁面热负荷的分布特征第54-57页
     ·煤粉颗粒轨迹的分布特征第57-59页
   ·炉膛出口几个参数的比较第59-60页
第六章 结论第60-62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60-61页
   ·下一步工作的建议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情况及与远端胃癌的对比研究
下一篇:鱼藤酮诱导α-突触核蛋白聚集及其机制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