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| ·秸秆还田的发展 | 第12-13页 |
| ·耕作方式的发展 | 第13页 |
| ·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土壤效应 | 第13-16页 |
| ·秸秆还田的农田生态效应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·项目来源 | 第17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9-26页 |
| 第二章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26-36页 |
| ·材料方法 | 第26-28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26-27页 |
| ·田间管理 | 第27-28页 |
| ·取样测定方法 | 第28页 |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2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4页 |
| ·土壤容重 | 第28-30页 |
| ·化学性质 | 第30-34页 |
| ·土壤全氮含量 | 第30-31页 |
| ·土壤速效磷含量 | 第31-32页 |
| ·土壤速效钾含量 | 第32-33页 |
| ·土壤有机质含量 | 第33-34页 |
| 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5-36页 |
| 第三章 免、深耕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分蘖肥后水层氮动态的影响 | 第36-44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6-37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36-37页 |
| ·取样测定方法 | 第37页 |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1页 |
| ·分蘖肥后不同处理氮浓度的动态变化 | 第37-40页 |
| ·全氮浓度变化 | 第37-38页 |
| ·铵态氮浓度变化 | 第38-40页 |
| ·硝态氮浓度变化 | 第40页 |
| ·水层铵态氮/全氮的变化 | 第40页 |
| ·水层硝态氮/全氮的变化 | 第40-41页 |
| ·水层两氮/全氮的变化 | 第41页 |
| ·小结 | 第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| 第四章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生物群落的影响 | 第44-54页 |
| ·材料方法 | 第44-45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44页 |
| ·取样测定方法 | 第44-45页 |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4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5-51页 |
| ·稻田杂草群落 | 第45-48页 |
| ·水稻主要病虫害 | 第48-51页 |
| ·水稻纹枯病 | 第48-49页 |
| ·水稻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 | 第49-51页 |
| 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·对杂草发生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| 第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| 第五章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| 第54-68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5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54-55页 |
| ·取样测定方法 | 第55页 |
| ·出苗率调查 | 第55页 |
| ·干物质积累 | 第55页 |
| ·产量及其构成 | 第5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5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稻出苗率的影响 | 第55-59页 |
| ·不同水分管理水平下秸秆还田量对直播稻出苗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影响直播到出苗的因素及影响率 | 第56-58页 |
| ·不同播种量对直播稻田出苗率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| ·株高和根系生长 | 第59-64页 |
| ·分蘖期株高和根系生长状况 | 第59-60页 |
| ·抽穗期株高和根系生长状况 | 第60-62页 |
| ·灌浆期株高和根系生长状况 | 第62-63页 |
| ·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| 第63-64页 |
| ·产量及其构成 | 第64-65页 |
| 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出苗率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植株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| 第66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产量的影响 | 第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8-74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68-70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68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水层氮动态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生物群落的影响 | 第69页 |
| ·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| ·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| 第70-71页 |
| ·主要创新点 | 第70页 |
| ·不足之处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6页 |
| 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