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一、绪论 | 第6-9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6-7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1、理论意义 | 第7页 |
2、实践意义 | 第7-8页 |
(三) 研究内容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9-24页 |
(一)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| 第9-17页 |
1、职业倦怠的概念 | 第9-10页 |
2、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 | 第10-11页 |
3、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| 第11-13页 |
4、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 | 第13-14页 |
5、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 | 第14-15页 |
6、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与影响 | 第15-16页 |
7、职业倦怠的测量 | 第16-17页 |
(二) 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| 第17-22页 |
1、应付方式研究 | 第17-19页 |
2、社会支持研究 | 第19-22页 |
(三) 以往研究取得的成就与不足 | 第22-24页 |
1、以往研究的成就 | 第22页 |
2、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| 第22-24页 |
三、实证研究设计 | 第24-29页 |
(一) 本论文实证构思与研究假设 | 第24-26页 |
1、实证构思 | 第24-25页 |
2、研究假设 | 第25-26页 |
(二) 问卷样本及调查方法说明 | 第26-27页 |
1、研究对象 | 第26页 |
2、调查方法 | 第26页 |
3、样本的一般情况 | 第26-27页 |
(三) 问卷设计说明 | 第27-29页 |
四、实证研究 | 第29-42页 |
(一)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 | 第29-35页 |
1、职业倦怠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 | 第29-32页 |
2、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| 第32-35页 |
(二) 职业倦怠与应付方式、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的研究 | 第35-42页 |
1、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的研究 | 第35页 |
2、应付方式、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| 第35-42页 |
五、分析与讨论 | 第42-51页 |
(一)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| 第42-47页 |
1、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| 第42-44页 |
2、农村小学教师应付方式现状分析 | 第44页 |
3、农村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| 第44-45页 |
4、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分析 | 第45-47页 |
(二) 农村小学教师应付方式、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 | 第47-51页 |
六、结论和建议 | 第51-57页 |
(一) 结论 | 第51-52页 |
(二) 建议 | 第52-55页 |
1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| 第52-53页 |
2、提高应付方式的有效性 | 第53-54页 |
3、教师自我心理调节 | 第54-55页 |
(三) 本研究的不足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附录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