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光波通信、激光通信论文

甚短距离光互连协议的研究及硬件实现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4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4-19页
   ·甚短距离光互连技术发展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和目标第16-18页
   ·本文内容安排第1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二章 甚短距离光互连协议机制的研究第19-37页
   ·概述第19-21页
   ·协议帧格式第21-24页
     ·协议帧的定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帧的发送和接收第22-24页
   ·链路初始化和状态机第24-31页
     ·Lane 初始化机制第25-26页
     ·Channel 初始化机制第26-30页
     ·链路控制状态机第30-31页
   ·差错检测处理第31-34页
     ·差错类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漏桶算法第32-34页
   ·流量控制第34-3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5-37页
第三章 甚短距离光互连协议的实现第37-52页
   ·ROCKET I/O 简介第38-39页
   ·8B/10B 编码机制第39-41页
   ·接口信号定义第41-46页
     ·用户接口第41-43页
     ·物理层接口第43-46页
   ·协议模块架构第46-50页
     ·单通道协议架构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多通道协议架构第48-5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四章 光链路硬件平台设计第52-62页
   ·硬件系统框图第52-53页
   ·内存板简介第53-54页
   ·光模块测试板第54-59页
     ·光模块简介第54-56页
     ·电源设计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光模块应用设计第57-59页
     ·差分走线设计第59页
   ·原理图与PCB 设计第59-6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五章 光传输系统性能测试验证第62-86页
   ·协议仿真分析第62-69页
     ·仿真环境的配置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协议的功能与时序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·数据收发测试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·流量控制测试第65-67页
     ·协议的延迟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·lane 初始化延迟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·收发数据包延迟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·实际上板测试第69-74页
     ·内存阵列访问协议介绍第69-70页
     ·系统测试架构第70-74页
   ·光链路上的高速串行信号测试第74-85页
     ·抖动的概念第74-75页
     ·电互连链路抖动测试第75-80页
     ·光互连链路性能测试第80-85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85-86页
第六章 结论第86-89页
   ·本文工作总结第86-87页
   ·特色与创新第87-88页
   ·不足与展望第8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8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3页
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3-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基于ArcEngine的洪水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三维分析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