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绪言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美国游说政治的特点和主要方式 | 第11-21页 |
第一节 游说的含义和美国游说政治的特点 | 第11-13页 |
一、游说的含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美国游说政治的特点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游说的策略和主要方式 | 第13-18页 |
一、直接游说 | 第13-14页 |
二、间接游说 | 第14-18页 |
第三节 特殊游说 | 第18-21页 |
一、对法院的游说 | 第18-19页 |
二、总统与国会的双向游说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美国游说政治的三大基础 | 第21-43页 |
第一节 游说政治的价值基础 | 第21-23页 |
一、自由主义 | 第21页 |
二、多元主义 | 第21-22页 |
三、民主主义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游说政治的制度基础 | 第23-32页 |
一、宪政基础 | 第23页 |
二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 | 第23-24页 |
三、联邦体制 | 第24-25页 |
四、立法基础 | 第25-29页 |
五、美国国会体制及其立法程序 | 第29-32页 |
第三节 游说政治的社会组织基础和政治力量支柱 | 第32-43页 |
一、利益集团与游说 | 第32-40页 |
二、政党与游说 | 第40-41页 |
三、外国政府与游说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美国游说政治的影响 | 第43-48页 |
第一节 游说政治的正面影响 | 第43-44页 |
一、整合不同利益,有效表达利益 | 第43页 |
二、弥补政党政治和代议制的不足。 | 第43-44页 |
三、宽政治参与的渠道,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成熟。 | 第44页 |
第二节 游说政治的负面影响 | 第44-48页 |
一、游说政治与腐败 | 第44-45页 |
二、游说政治与美国民主 | 第45-48页 |
第四章 个案分析 | 第48-57页 |
第一节 失败案例——卡特政府否决生产B-1轰炸机 | 第48-52页 |
一、背景资料 | 第48页 |
二、国会中的斗争 | 第48-49页 |
三、支持力量的游说活动 | 第49-50页 |
四、反对力量的游说活动 | 第50-51页 |
五、曲折的结局 | 第51-52页 |
第二节 成功案例——1995年李登辉访美事件 | 第52-57页 |
一、台湾方面的活动和对美国国会的直接游说 | 第52-53页 |
二、间接游说 | 第53页 |
三、国会中的亲台议员的支持和对政府的施压。 | 第53-57页 |
结论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