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生长发育动态对栽培因子的响应
摘要 | 第1-4页 |
Summary | 第4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·当归名称的来历 | 第12页 |
·当归产地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当归生长条件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当归的药效及成分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当归施肥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·钛肥应用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·当归提前抽薹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·种子的遗传特性 | 第18-19页 |
·苗子大小与提前抽薹有关 | 第19页 |
·海拔对提前抽薹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当归提前抽薹的防治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当归病害的防治 | 第21-22页 |
·对当归失绿病的防治 | 第21页 |
·对当归麻口病的防治 | 第21-22页 |
·当归地膜栽培研究进展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研究目的、意义与方法 | 第24-29页 |
·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5页 |
·试验区概况 | 第25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5-27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生长动态的的影响 | 第25页 |
·不同覆土厚度对当归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硼、钛、硒等微肥对当归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栽培管理 | 第27页 |
·土壤处理 | 第27页 |
·种苗来源及材料规格 | 第27页 |
·测定项目、时间和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试验所需标准及相关数据计算公式 | 第28-29页 |
·麻口病分级标准 | 第28页 |
·相关数据计算公式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种苗大小对当归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| 第29-38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茎叶生长动态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株高的影响 | 第29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| 第31-34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31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单株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单株总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质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麻口病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提前抽薹率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种苗大小对当归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不同覆土厚度对当归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| 第38-46页 |
·覆土厚度对当归茎叶生长动态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覆土厚度对当归株高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覆土厚度对当归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影响 | 第39页 |
·覆土厚度对当归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覆土厚度对当归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覆土厚度对当归单株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覆土厚度对当归质量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·覆土厚度对当归麻口病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覆土厚度对当归提前抽薹率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覆土厚度对当归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| 第46-54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出苗率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茎叶生长动态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株高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叶片数的影响 | 第48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叶面积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单株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质量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麻口病的影响 | 第51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提前抽薹率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不同覆膜方式对当归鲜产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53-54页 |
第六章 钛、硒、硼微肥对当归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·钛、硒、硼微肥对产量的效应 | 第54-55页 |
·农艺最佳方案寻优 | 第55页 |
·钛、硒、硼对当归麻口病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钛、硒、硼对当归提前抽薹率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结论 | 第57-58页 |
第七章 主要结论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6-67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