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29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5-20页 |
·我国发展特高压、超高压输电的必要性 | 第16-18页 |
·无功补偿的重要性 | 第18-19页 |
·并联电抗器补偿装置的缺陷 | 第19页 |
·可控电抗器在特高压或超高压输电中的地位 | 第19-20页 |
·可控电抗器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| 第20-22页 |
·可控电抗器的分类 | 第22-25页 |
·调磁路式可控电抗器 | 第22-23页 |
·调电路式可控电抗器 | 第23-24页 |
·调气隙式可控电抗器 | 第24页 |
·超导型可控电抗器 | 第24-25页 |
·可控电抗器的研究进展 | 第25-26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| 第26-29页 |
第2章 调磁路式可控电抗器 | 第29-42页 |
·概述 | 第29页 |
·裂芯式可控电抗器 | 第29-31页 |
·磁阀式可控电抗器 | 第31-33页 |
·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| 第32页 |
·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控制特性 | 第32-33页 |
·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 | 第33-39页 |
·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的基本结构 | 第33-34页 |
·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| 第34-35页 |
·基本方程及等效电路 | 第35-36页 |
·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的等效物理模型 | 第36-37页 |
·基于Matlab/Simulink 的仿真 | 第37-39页 |
·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的控制特性 | 第39页 |
·三种可控电抗器的比较 | 第39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3章 调电路式可控电抗器 | 第42-67页 |
·引言 | 第42-43页 |
·调电路式可控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| 第43-46页 |
·多并联支路可控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| 第43页 |
·无级连续调电路式可控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| 第43-45页 |
·分段调电路式可控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| 第45-46页 |
·调电路式可控电抗器的谐波分析 | 第46-52页 |
·多并联支路的可控电抗器谐波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无级连续调电路式可控电抗器的谐波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调电路式可控电抗器的数学模型及其功率控制级数的实现 | 第52-66页 |
·多并联支路可控电抗器的数学模型及其功率控制级数的实现 | 第52-56页 |
·无级连续调电路式可控电抗器的数学模型及其功率级数的实现 | 第56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4章 特高压可控电抗器的调节范围 | 第67-76页 |
·概述 | 第67-68页 |
·可控补偿原理 | 第68-70页 |
·特高压可控电抗器的调节范围 | 第70-7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5章 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 | 第76-84页 |
·概述 | 第76-77页 |
·潜供电流及恢复电压的产生与组成[165]-[168] | 第77-80页 |
·潜供电流的产生 | 第77-78页 |
·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的静电感应分量 | 第78页 |
·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的电磁感应分量 | 第78-80页 |
·中性点小电抗器的补偿原理 | 第80-81页 |
·可控电抗器的四射线接线方式下中性点小电抗的选择 | 第81-8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2-84页 |
第6章 新型可控消弧线圈及控制 | 第84-108页 |
·概述 | 第84页 |
·谐振接地电网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| 第84-86页 |
·消弧线圈的基本原理 | 第86-103页 |
·消弧线圈的消弧原理 | 第86-88页 |
·消弧线圈的脱谐度、合谐度与阻尼率 | 第88-90页 |
·弧隙恢复电压与脱谐度的关系 | 第90-93页 |
·消弧线圈对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抑制作用 | 第93页 |
·消弧线圈的技术要求 | 第93-97页 |
·消弧线圈系统的组成 | 第97-103页 |
·新型可控消弧线圈 | 第103-105页 |
·可控消弧线圈的结构原理 | 第103-104页 |
·可控消弧线圈的工作特性 | 第104-105页 |
·新型可控消弧线圈的控制系统 | 第105-106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106-10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7-10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08-110页 |
1.全文总结 | 第108-109页 |
2.进一步工作 | 第109-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22页 |
致谢 | 第122-123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23-125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