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潘—甘孜东部中生代中酸性侵入体的地球化学特征、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引言 | 第11-16页 |
| 一、选题依据 | 第11-13页 |
| 二、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| 三、主要工作量 | 第14-16页 |
| 第一章、区域地质背景及岩体地质特征 | 第16-29页 |
| 第一节、区域地层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节、区域地质构造 | 第18-20页 |
| 第三节、区域变质作用 | 第20-21页 |
| 第四节、区域岩浆活动 | 第21-22页 |
| 第五节、岩体地质和岩石学特征 | 第22-29页 |
| 第二章、实验方法 | 第29-31页 |
| 第一节、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| 第29页 |
| 第二节、Sr-Nd同位素分析方法 | 第29页 |
| 第三节、锆石U-Pb年代学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第四节、Hf同位素分析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章、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1-55页 |
| 第一节、主微量元素组成 | 第31-51页 |
| 一、主量元素 | 第31-42页 |
| 二、微量元素 | 第42-51页 |
| 第二节、Sr-Nd同位素组成 | 第51-55页 |
| 第四章、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 | 第55-68页 |
| 第一节、锆石U-Pb年代学 | 第55-62页 |
| 一、锆石U-Pb年代学结果 | 第55-61页 |
| 二、锆石U-Pb年代学讨论 | 第61-62页 |
| 第二节、Hf同位素组成 | 第62-68页 |
| 第五章、岩石成因 | 第68-82页 |
| 第一节、牛心沟、马奈和太阳河高Ba-Sr花岗岩 | 第68-73页 |
| 第二节、四姑娘山A型花岗岩 | 第73-75页 |
| 第三节、老君沟、孟通沟、猛古和西里寨埃达克质岩 | 第75-79页 |
| 第四节、可尔因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 | 第79-82页 |
| 第六章、构造意义 | 第82-85页 |
| 第一节、基底性质及构造属性 | 第82页 |
| 第二节、深部动力学启示 | 第82-85页 |
| 第七章、主要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| 第85-88页 |
| 第一节、主要结论 | 第85-86页 |
| 第二节、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86-8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8-108页 |
|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| 第108-109页 |
|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| 第109-110页 |
| 致谢 | 第110-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