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 前言 | 第8-21页 |
| ·WSR 发展历史与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吸水机理 | 第10-13页 |
| ·制备吸水膨胀橡胶的主体材料 | 第13-14页 |
| ·吸水膨胀橡胶制备 | 第14-18页 |
| ·机械共混法 | 第14-15页 |
| ·乳液共混法 | 第15-16页 |
| ·化学反应共混法 | 第16页 |
| ·偶联接枝法 | 第16页 |
| ·引发接枝法 | 第16-18页 |
| ·辐射引发接枝 | 第16-17页 |
| ·引发剂引发接枝 | 第17-18页 |
| ·吸水膨胀橡胶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| 第19-21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6页 |
| ·原材料 | 第21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21-22页 |
| ·实验流程 | 第22-23页 |
| ·反应装置 | 第2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丙烯酰胺和丙烯酸(钠)单体溶液的配制 | 第23页 |
| ·丙烯酸(钠)腻子型吸水膨胀天然橡胶[NR-g-AA(Na)]的制备 | 第23-24页 |
| ·NR-g-AA(Na)的纯化 | 第24页 |
| ·丙烯酰胺腻子型吸水膨胀天然橡胶(NR-g-AM)的制备 | 第24页 |
| ·NR-g-AM 的纯化 | 第24页 |
| ·混炼及硫化工艺 | 第24页 |
| ·测试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计算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吸水速率的测定 | 第25页 |
| ·反复吸水能力的测定 | 第25页 |
| ·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 | 第25页 |
| ·TG、DTG 分析 | 第25页 |
| ·DSC 分析 | 第25页 |
| ·FTIR 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3 结果与讨论 | 第26-51页 |
| ·腻子型吸水膨胀天然橡胶研究 | 第26-39页 |
| 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| ·AA(Na)接枝NR制备WSR研究 | 第26-27页 |
| ·AM接枝NR制备WSR研究 | 第27页 |
| ·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| 第27-30页 |
| ·AA(Na)接枝NR制备WSR研究 | 第27-29页 |
| ·AM接枝NR制备WSR研究 | 第29-30页 |
| ·吸水单体用量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| ·交联剂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| 第32页 |
| ·吸水速率 | 第32-34页 |
| ·反复吸水能力 | 第34-35页 |
| ·接枝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 | 第35-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·NR 及接枝共聚物的 TG(热失重分析)、DTG(微分热重分析)及 DSC 分析 | 第39-44页 |
| ·WSR 的热稳定性 | 第39-41页 |
| ·吸水橡胶中水的状态研究 | 第41-43页 |
| 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·WSR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| 第44-51页 |
| ·不同硫化程度对NR-g-AA(Na)WSR 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| ·吸水单体用量对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| ·吸水单体用量对NR-g-AA(Na)WSR 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吸水单体用量对NR-g-AMWSR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4 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附录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