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1 绪论 | 第7-13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7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7-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0-1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-13页 |
| 2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况 | 第13-19页 |
| ·《国家环境政策法》概况 | 第13-14页 |
| ·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程序 | 第14-16页 |
| ·环境影响评价的介入时机 | 第16页 |
| ·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| 第16-17页 |
| 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环境影响评价的替代方案 | 第1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| 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况 | 第19-24页 |
| ·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| 第19-20页 |
| ·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及有效性 | 第20-21页 |
| ·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| 第21-22页 |
| ·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4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 | 第24-30页 |
| ·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| 第24-25页 |
| ·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| 第25-26页 |
| ·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| 第26-27页 |
| ·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| 第27-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| 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 | 第30-35页 |
| ·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| 第30-31页 |
| ·加强对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 | 第31页 |
| ·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| 第31-33页 |
| ·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评审体制和程序 | 第33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结论 | 第35-3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6-3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9-40页 |
| 致谢 | 第40-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