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7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| ·吉登斯的学术历程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| ·研究方法、内容与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| 2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演变与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| 第17-24页 |
| ·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和《贝弗里奇报告》 | 第17-18页 |
| ·福利国家困境与新自由主义的盛行 | 第18-22页 |
| ·福利国家的困境 | 第18-20页 |
| ·新自由主义的盛行 | 第20-22页 |
| ·第三条道路的兴起与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| 第22-24页 |
| 3 吉登斯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批判性分析 | 第24-29页 |
| ·传统左派与右派的分歧 | 第24-25页 |
| ·“福利国家”的界定 | 第25-26页 |
| ·福利国家危机的实质 | 第26-29页 |
| 4 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主张 | 第29-40页 |
| ·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原则:无责任即无权利 | 第29-31页 |
| ·积极社会福利的主体:从国家主导到主体多元化 | 第31-33页 |
| ·积极社会福利财政支出重点:从福利到工作 | 第33-34页 |
| ·积极社会福利的目标:从福利国家到社会投资型国家 | 第34-36页 |
| ·积极社会福利改革主张 | 第36-40页 |
| 5 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与启示 | 第40-48页 |
| ·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评价 | 第41-43页 |
| ·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启示 | 第43-47页 |
| ·结论和研究不足 | 第47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|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