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6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一、现行执行启动模式的问题所在 | 第7-16页 |
(一) 现行执行启动模式混淆了民事执行法律关系 | 第7-10页 |
(二) 现行执行启动模式破坏了民事执行结构 | 第10-12页 |
(三) 现行执行启动模式误认了民事执行依据 | 第12-16页 |
二、现行执行启动模式的实践困惑 | 第16-20页 |
(一) 现行执行启动模式难以实现执行目标 | 第16-17页 |
(二) 现行执行启动模式造成执行盲动 | 第17页 |
(三) 现行执行启动模式使执行机构难堪重负 | 第17-18页 |
(四) 现行执行启动模式无法保障执行措施的适当 | 第18-19页 |
(五) 现行执行启动模式引发了执行人员与被执行人的对立 | 第19-20页 |
三、执行启动模式应具备的基本内容 | 第20-37页 |
(一) 民事执行权司法属性要求执行启动模式应以司法裁决为构架 | 第20-25页 |
(二) 执行法律关系结构要求执行启动模式应包含平等、公正 | 第25-30页 |
(三) 执行启动模式应包含财产申报和审查制度 | 第30-34页 |
(四) 执行启动模式应以法律责任为后盾 | 第34-37页 |
四、执行启动模式的重构 | 第37-45页 |
(一) 拟制执行启动模式的一般描述 | 第37-39页 |
(二) 执行启动模式的内部结构 | 第39-42页 |
(三) 执行启动模式的预期功效 | 第42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注释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论文摘要(中文) | 第50-53页 |
论文摘要(英文) | 第53-57页 |
后记 | 第57-58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