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24页 |
| ·汽车后碰撞事故中的颈部损伤 | 第13-16页 |
| ·汽车后碰撞事故统计数据 | 第13-14页 |
| ·颈部损伤的临床观察 | 第14页 |
| ·颈部损伤流行病学特征 | 第14-16页 |
| ·颈部损伤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6-23页 |
| ·生物试验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损伤机理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假人的开发和验证 | 第18-20页 |
| ·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| 第20-22页 |
| ·座椅约束系统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| ·本文主要目的和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第2章 颈部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 | 第24-33页 |
| ·颈部的解剖结构 | 第24-29页 |
| ·颈椎的解剖结构 | 第24-26页 |
| ·椎间盘的解剖结构 | 第26-27页 |
| ·韧带的解剖结构 | 第27页 |
| ·肌肉的解剖结构 | 第27-29页 |
| ·颈部生物力学 | 第29-32页 |
| ·颈部的运动 | 第29-31页 |
| ·颈椎的运动范围 | 第31页 |
| ·后碰撞头颈部运动过程 | 第31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3章 汽车后碰撞中颈部损伤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| 第33-48页 |
| ·汽车碰撞仿真分析的基本理论 | 第33-39页 |
| ·多刚体动力学理论 | 第33-35页 |
| ·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 | 第35-39页 |
| ·碰撞试验研究 | 第39-43页 |
| ·Hybrid III 假人机械模型 | 第39-40页 |
| ·BioRID II 假人机械模型 | 第40-41页 |
| ·汽车后碰撞试验 | 第41-43页 |
| ·HYBRID III 和 BIORID II 假人的对比 | 第43-47页 |
| ·后碰撞志愿者试验 | 第44页 |
| ·Hybrid III 和BioRID II 的后碰撞运动响应对比 | 第44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4章 后碰撞中乘员颈部动力学响应的分析 | 第48-78页 |
| ·后碰撞乘员颈部动力学分析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| 第48-54页 |
| ·汽车和座椅多刚体模型 | 第48-50页 |
| ·BioRID II 假人多刚体模型 | 第50-51页 |
| ·三点式安全带模型 | 第51-52页 |
| ·接触定义 | 第52页 |
| ·模型输入的载荷条件 | 第52-53页 |
| ·模型的输出参数 | 第53-54页 |
| ·基本模型的乘员颈部动力学响应分析 | 第54-58页 |
| ·乘员运动响应过程 | 第54-56页 |
| ·乘员颈部载荷和损伤准则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参数研究设计 | 第58-60页 |
| ·座椅特性和碰撞强度对颈部损伤的影响 | 第60-74页 |
| ·头枕位置对颈部损伤的影响 | 第60-64页 |
| ·靠背刚度对颈部损伤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| ·可变形调角器特性对颈部损伤的影响 | 第66-70页 |
| ·碰撞速度和加速度对颈部损伤的影响 | 第70-74页 |
| ·颈部损伤准则的验证 | 第74-7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| 第5章 后碰撞乘员颈部损伤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78-91页 |
| ·BIORID II 有限元假人模型 | 第78-83页 |
| ·BioRID II 假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78-81页 |
| ·BioRID II 假人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| 第81-83页 |
| ·HBM-NECK 颈部模型 | 第83-88页 |
| ·模型的几何特征 | 第83页 |
| ·颈部模型单元特性 | 第83-85页 |
| ·颈部模型材料特性 | 第85-86页 |
| ·颈部模型验证 | 第86-87页 |
| ·混合乘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87-88页 |
| ·汽车座椅模型 | 第88页 |
| ·安全带模型 | 第88-89页 |
| ·后碰撞乘员颈部损伤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 | 第89-9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| 第6章 基于后碰撞乘员颈部损伤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的损伤分析 | 第91-113页 |
| ·基本模型的乘员生物力学响应分析 | 第91-94页 |
| ·乘员运动响应过程 | 第91-92页 |
| ·乘员颈部局部生物力学响应 | 第92-94页 |
| ·座椅特性和碰撞强度对颈部生物力学响应的影响 | 第94-108页 |
| ·头枕位置对颈部组织损伤的影响 | 第94-100页 |
| ·靠背刚度对颈部组织损伤的影响 | 第100-103页 |
| ·可变形调角器特性对颈部组织损伤的影响 | 第103-106页 |
| ·碰撞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对颈部组织损伤的影响 | 第106-108页 |
| ·座椅约束系统颈部损伤防护性能的改进 | 第108-111页 |
| ·座椅约束系统颈部损伤防护性能的改进指南 | 第108-109页 |
| ·座椅约束系统颈部损伤防护性能的改进 | 第109-11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1-113页 |
| 总结与展望 | 第113-11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5-122页 |
|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2-123页 |
|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23-124页 |
| 附录 C 论文中用到的英文缩写索引 | 第124-125页 |
| 致谢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