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--基础理论论文--油气水渗流力学论文

微裂缝发育储层油水渗流机理与开发应用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创新点第9-13页
第1章 引言第13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裂缝性储层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裂缝性油藏数学模型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低渗透油藏应力敏感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20页
    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1-22页
    1.5 论文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第22-23页
第2章 微裂缝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第23-42页
    2.1 微裂缝形成机理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 2.2 不同物性微裂缝岩心制作方法研究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岩心造缝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岩心造缝实验规律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微裂缝岩心孔渗相关性研究第28-31页
    2.3 微裂缝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方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实验用岩心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实验步骤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实验结果分析第33-39页
    2.4 人造微裂缝物性的定量控制第39-4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第3章 微裂缝-基质渗流机理实验研究第42-71页
    3.1 实验用岩心分析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岩心类型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人造微裂缝等效开度计算第44-46页
    3.2 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第46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原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步骤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-56页
    3.3 油水两相驱油效率实验研究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步骤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-61页
    3.4 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第61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两相渗流计算方法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实验步骤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5-6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9-71页
第4章 微裂缝发育储层等效连续介质渗流理论研究第71-95页
    4.1 微裂缝发育储层的基本特点第71-72页
    4.2 基于离散微裂缝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第72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微裂缝性基质储层模型基本假设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微裂缝区域的渗透率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微裂缝性基质储层水平方向上的等效渗透率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微裂缝性基质储层纵向上的等效渗透率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模型参数解释第78-79页
    4.3 微裂缝参数对储层储渗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第79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微裂缝开度对储层渗透率、孔隙度的影响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微裂缝线密度对储层渗透率、孔隙度的影响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微裂缝连通性对储层渗透率、孔隙度的影响第85-88页
    4.4 微裂缝对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第88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模型基本假设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微裂缝等效连续介质单井产能模型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实际油藏应用分析第90-93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93-95页
第5章 微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与开发应用研究第95-112页
    5.1 考虑应力敏感与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稳态产能方程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模型基本假设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渗透率应力敏感方程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动态启动压力梯度方程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考虑应力敏感与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产能方程推导第96-98页
    5.2 微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产能影响因素研究第98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应力敏感系数对产能的影响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的影响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井距对产能的影响第102-103页
    5.3 微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数值模拟研究第103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实际油藏典型单元模型概况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不同类型储层开发效果对比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微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调整方案策略第108-11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11-112页
第6章 结论和认识第112-115页
参考文献第115-123页
附录 A 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第123-134页
致谢第134-135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35-137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7页

论文共13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页岩气藏缝网流固耦合渗流机理与理论研究
下一篇:未饱和含裂隙页岩与流体的相互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