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后现代视角的明式书橱的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学习化社会 | 第8页 |
·对现代主义的反思 | 第8-9页 |
·中国家具设计的现状 | 第9页 |
·研究内容和目的 | 第9-1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基本思路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后现代思潮 | 第13-20页 |
·现代主义思潮的特征 | 第13-15页 |
·人类中心论 | 第13页 |
·个人中心论 | 第13-14页 |
·进步论 | 第14页 |
·对“新”的推崇 | 第14-15页 |
·后现代思潮的形成 | 第15-16页 |
·后现代思潮形成的背景 | 第15页 |
·众说纷纭的“后现代” | 第15-16页 |
·五大后现代思潮的现象 | 第16-18页 |
·信奉大自然的崇高和伟大 | 第16-17页 |
·对“他人”的重视 | 第17页 |
·承认人类社会文化演变的多种可能性 | 第17页 |
·寻“根”意识 | 第17-18页 |
·艺术领域的表现 | 第18页 |
·小结 | 第18-20页 |
·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思潮 | 第18-19页 |
·后现代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明式书橱概述 | 第20-29页 |
·明式家具概述 | 第20-22页 |
·明式家具的形成 | 第20-21页 |
·明式家具的界定 | 第21页 |
·明式家具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·明式书橱概述 | 第22-25页 |
·明式书橱的形成 | 第22-23页 |
·明式书橱的构架特点 | 第23-25页 |
·后现代思潮下的明式书橱研究 | 第25-29页 |
·明式书橱装饰性概念的扩大 | 第25-26页 |
·明式书橱装饰性研究的方法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明式书橱的本体研究 | 第29-38页 |
·边缘 | 第29-32页 |
·明式书橱造型的虚实对比 | 第29-31页 |
·明式书橱边缘对光线强度的调节 | 第31-32页 |
·表面 | 第32-35页 |
·明式书橱的选材 | 第32-34页 |
·明式书橱的色彩 | 第34-35页 |
·工艺美学 | 第35-38页 |
·榫卯工艺 | 第35页 |
·接缝美学 | 第35-36页 |
·结构美学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明式书橱与家庭住宅空间 | 第38-52页 |
·家庭住宅空间的界定 | 第38-41页 |
·空间理论的发展 | 第38-39页 |
·家庭住宅空间的组成形式 | 第39-40页 |
·家庭住宅空间的特征 | 第40-41页 |
·学习化生活方式与家庭住宅空间 | 第41-44页 |
·“学习化生活方式”的内涵 | 第41-42页 |
·学习化生活方式与家庭住宅空间的关系 | 第42-44页 |
·书橱类家具与家庭住宅空间的关系 | 第44-47页 |
·书橱类家具在家庭住宅空间中的作用 | 第44-46页 |
·书橱类家具塑造的“四度”家庭住宅空间 | 第46-47页 |
·明式书橱对家庭住宅空间的适应性分析 | 第47-52页 |
·明式书橱存在于家庭住宅空间的优势 | 第47-49页 |
·家庭住宅空间变迁下的明式书橱 | 第49-52页 |
第五章 设计提案 | 第52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