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保护管理论文--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--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

中小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与实证研究--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5-9页
图目第9-10页
表目第10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1页
 一 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1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第11页
  2 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第11页
  3 创建和谐社会,步入小康生活的需要第11-12页
  4 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的研究方兴未艾第12页
 二 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三 研究状况第13-18页
  1 国外相关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·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·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经验总结第15-16页
  2 国内相关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·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城市内涵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·生态城市评价与指标体系研究第17-18页
 四 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8-19页
 五 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第19页
  1 研究的重点第19页
  2 研究的创新点第19页
 参考文献第19-21页
第二章 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1-29页
 一 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1-24页
  1 区域经济学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·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第21页
   ·累积因果理论第21页
   ·中心—外围理论第21-22页
  2 城市生态学理论第22-23页
  3 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页
  4 反规划理论第23-24页
 二 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第24-26页
  1 尊重规律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第25页
  2 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第25页
  3 以人为本,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第25页
  4 政府市场调控、社会共同参与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第25-26页
  5 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统一的原则第26页
  6 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第26页
 三 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第26-27页
 参考文献第27-29页
第三章 仪征市生态城市建设条件及现状分析第29-43页
 第一节 仪征市域基本状况第29-33页
  1 自然地理状况第29-32页
   ·地理区位与交通第29页
   ·地质状况第29-30页
   ·地貌特征第30页
   ·气候特征第30-31页
   ·河网水系第31页
   ·生物矿产资源第31-32页
  2 社会经济状况第32页
   ·人口和行政区域第32页
   ·经济发展状况第32页
  3 生态环境状况第32-33页
   ·水环境质量第32-33页
   ·空气质量状况第33页
   ·固体废弃物第33页
   ·声环境质量状况第33页
 第二节 仪征市生态城市建设SWOT分析第33-36页
  1 优势(strengthens)第33-34页
   ·区位优势第33页
   ·资源优势第33-34页
   ·产业优势第34页
   ·良好的建设基础第34页
  2 劣势(weaknesses)第34-35页
   ·周围城市的挤压第34页
   ·产业结构失调第34页
   ·基础设施不完善,城乡差距大第34-35页
   ·缺乏有效的管理第35页
  3 机遇(opportunities)第35页
   ·江苏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第35页
   ·扬州市生态城市规划逐步落实第35页
   ·仪征市生态城市建设逐步深入第35页
  4 挑战与压力(Threats)第35-36页
   ·大规模沿江开发的环境压力第35-36页
   ·体制和政策的束缚第36页
   ·原有建设基础的瓶颈第36页
 第三节 仪征市生态城市建设定量评价第36-41页
  1 城市生态化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第36-38页
   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6-37页
   ·指标体系的构成第37-38页
  2 指标数据的处理过程第38-40页
   ·生态综合指数的计算第38页
   ·一级指标的计算第38页
   ·二级指标的选取和计算第38页
   ·三级指标的选取和计算第38-39页
   ·确定指标权重第39-40页
  3 评价结果分析第40-41页
 第四节 小结第41-42页
 参考文献第42-43页
第四章 仪征生态城市建设中物质性要素的优化举措第43-69页
 第一节 生态农业建设第43-51页
  1 仪征市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第44-46页
  2 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第46页
  3 仪征市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举措—建立生态农业系统第46-51页
   ·农业产品子系统第47-48页
   ·农业产业子系统第48-49页
   ·农业区域子系统第49-51页
 第二节 生态工业建设第51-58页
  1 仪征市工业建设情况第51-53页
  2 生态工业的建设要求第53-54页
  3 仪征市建设生态工业的措施—生态工业园建设第54-58页
   ·化学工业园第54-56页
   ·汽车工业园第56-57页
   ·船舶工业园第57页
   ·食品加工工业园第57-58页
 第三节 生态交通建设第58-63页
  1 仪征市交通现状分析第59-60页
  2 仪征市生态交通建设的指导思想第60-61页
  3 仪征市建设生态交通的措施第61-63页
   ·构建覆盖全市的生态交通线路格局第61-62页
   ·发展生态交通工具第62-63页
   ·建立交通线路绿化系统第63页
   ·完善交通管理机制第63页
 第四节 生态社区建设第63-67页
  1 仪征市社区建设现状第64-65页
  2 仪征市生态社区发展的具体举措第65-67页
   ·村镇社区—重在建设第65-66页
   ·旧城社区—重在改造第66页
   ·新建社区—重在规划第66-67页
 参考文献第67-69页
第五章 仪征市生态城市建设中非物质性要素的优化举措第69-80页
 第一节 生态管理第69-72页
  1 仪征市生态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第70页
   ·管理观念落后第70页
   ·管理层次不明第70页
   ·管理力度不够第70页
  2 仪征市进行生态管理的具体措施第70-72页
   ·区域生态管理第70-71页
   ·产业生态管理第71页
   ·企业生态管理第71-72页
 第二节 生态建设能力第72-75页
  1 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第72-74页
  2 稳定经济社会支撑能力第74页
  3 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第74-75页
  4 重视生态教育能力第75页
  5 强化生态执法能力第75页
 第三节 生态文化第75-78页
  1 目前对生态文化认识方面的误区第76页
   ·生态文化片面化第76页
   ·生态文化从属化第76页
   ·生态文化单调化第76页
  2 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的内容第76-77页
  3 仪征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第77-78页
   ·人口素质与认知文化建设第77页
   ·历史发展与物态文化建设第77页
   ·社会风尚与心态文化建设第77-78页
   ·生产方式与企业文化建设第78页
   ·消费模式与社区文化建设第78页
   ·景观生态与山水文化第78页
 参考文献第78-80页
第六章 结论和展望第80-83页
 一 结论第80-81页
 二 展望第81-83页
致谢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苏淮猪十个功能基因多态性与其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研究
下一篇:氨基芳基有机膦酸阻垢缓蚀剂的QM/MD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