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2页 |
| 1.林木抗旱性研究进展 | 第11-19页 |
| ·林木抵御干旱的机制 | 第11-14页 |
| ·激素及其诱发的气孔调节 | 第11-12页 |
| ·抗氧化防御机制 | 第12页 |
| ·干旱诱导蛋白 | 第12-13页 |
| ·渗透调节 | 第13页 |
| ·协同作用机制 | 第13-14页 |
| ·植物抗旱性指标 | 第14-15页 |
| ·生长发育、形态特征指标 | 第14页 |
| ·生理生化指标 | 第14页 |
| ·产量鉴定指标 | 第14页 |
| ·综合评价指标 | 第14-15页 |
| ·林木抗旱性鉴定的试验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田间鉴定法 | 第15页 |
| ·旱棚或人工气候室法 | 第15页 |
| ·盆栽鉴定法 | 第15页 |
| ·间接鉴定法 | 第15-16页 |
| ·林木抗旱性综合评定方法 | 第16页 |
| ·主成份分析法 | 第16页 |
| ·聚类分析 | 第16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判 | 第16页 |
| ·因子分析法 | 第16页 |
| ·林木抗旱树种和优良种质的选育 | 第16-17页 |
| ·林木抗旱性研究发展趋势 | 第17-19页 |
| ·林木抗旱性机理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根系的相关研究 | 第18页 |
| ·新技术与常规方法的有机综合应用 | 第18页 |
| ·林木抗旱优良种质的选育 | 第18页 |
| ·林木抗旱性动态跟踪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2.杂交鹅掌楸研究概述 | 第19-21页 |
| ·杂交鹅掌楸的形态特征及习性 | 第19页 |
| ·杂交鹅掌楸的繁育 | 第19-20页 |
| ·杂交鹅掌楸的杂种优势及其机理 | 第20页 |
| ·杂交鹅掌楸的抗性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3.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水分胁迫对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| 第22-46页 |
| 1.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5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2页 |
| ·试验处理 | 第22-23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3-25页 |
| ·水分胁迫下植株表现观察记载 | 第23页 |
| ·水分胁迫下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| 第23-25页 |
| 2.结果与分析 | 第25-41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的外部表现 | 第25-26页 |
| ·水分胁迫对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| 第26-41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暂时凋系数(TWC)的比较 | 第26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叶片相对含水量(RWC)的变化 | 第26-27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叶片自然饱和亏(RWD)的变化 | 第27-29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叶片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变化 | 第29-31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| 第31-33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| 第33-35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| 第35-36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叶片丙二醛(MDA)含量的变化 | 第36-38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的变化 | 第38-39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叶片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 | 第40-41页 |
| 3.讨论与小结 | 第41-46页 |
| ·植物组织水含量的变化和抗旱性的关系 | 第41-42页 |
| ·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和抗旱性的关系 | 第42页 |
| ·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和抗旱性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| ·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和抗旱性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| ·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和抗旱性的关系 | 第44页 |
| ·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和抗旱性的关系 | 第44-45页 |
| ·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和抗旱性的关系 | 第45-46页 |
| 第三章 水分胁迫对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光合和蒸腾特性的影响 | 第46-53页 |
| 1.材料与方法 | 第46页 |
| ·试验材料和处理 | 第46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46页 |
| 2.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1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| 第46-47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| 第47-49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变化 | 第49-51页 |
| 3.讨论与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四章 水分胁迫对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荧光特性的影响 | 第53-60页 |
| 1.材料与方法 | 第53页 |
| ·试验材料和处理 | 第53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53页 |
| 2.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8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实际光量子产量的变化 | 第53-54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变化 | 第54-55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变化 | 第55-56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初始荧光的变化 | 第56-57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的变化 | 第57-58页 |
| 3.讨论与小结 | 第58-60页 |
| 第五章 水分胁迫对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内源激素的影响 | 第60-67页 |
| 1.材料与方法 | 第60页 |
| ·试验材料和处理 | 第60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60页 |
| 2.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5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ABA含量的变化 | 第60-62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IAA含量的变化 | 第62-63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ZR含量的变化 | 第63-64页 |
| ·水分胁迫后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JA含量的变化 | 第64-65页 |
| 3.讨论与小结 | 第65-67页 |
| 第六章 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抗旱性综合评价 | 第67-76页 |
| 1.材料与方法 | 第67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6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67页 |
| 2.结果与分析 | 第67-75页 |
| ·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率 | 第67-69页 |
| ·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主成分分析 | 第69-73页 |
| ·相关阵分析 | 第69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 | 第69-73页 |
| ·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抗旱性综合评定 | 第73-75页 |
| 3.讨论与小结 | 第75-76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| 1.总结 | 第76-77页 |
| 2.展望 | 第77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6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86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