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粒状污染物论文

南京城市街道可吸入颗粒物扩散模型的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1 前言第7-18页
   ·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-11页
     ·大气污染物组成第8页
     ·PM_(10)的来源和危害第8-11页
     ·城市街道PM_(10)污染现状第11页
   ·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城市街道PM_(10)浓度模拟研究概况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国外城市街道PM_(10)扩散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3页
     ·国内城市街道PM_(10)扩散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3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-18页
     ·主要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技术关键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-18页
2 实验第18-23页
   ·仪器设备第18-20页
     ·仪器概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仪器校正第19-20页
   ·实验安排第20-23页
     ·背景浓度监测实验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街道浓度监测实验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交通状况调查实验第22-23页
3 南京PM_(10)城市背景浓度的研究第23-36页
   ·南京城市PM_(10)污染现状第23-26页
     ·南京白天PM_(10)小时浓度变化一般规律及成因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南京PM_(10)月均浓度变化一般规律及成因第25-26页
   ·南京PM_(10)城市背景浓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第26-29页
     ·PM_(10)城市背景浓度与风速的相关性第26-28页
     ·PM_(10)城市背景浓度与湿度的相关性第28-29页
     ·PM_(10)城市背景浓度与气温的相关性第29页
   ·南京PM_(10)城市背景浓度估算模型建立的基本理论第29-31页
   ·南京PM_(10)城市背景浓度估算模型的建立第31-33页
   ·南京PM_(10)城市背景浓度估算模型的效果验证第33-34页
   ·小结第34-36页
4 南京街道交通排放因子的研究第36-42页
   ·燃料估算法的基本原理第36-37页
   ·利用实际测量的车数据计算排放因子第37-39页
     ·车流量与PM_(10)浓度的关系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排放因子第38页
     ·源强第38-39页
   ·排放因子的验证第39-40页
   ·小结第40-42页
5 南京城市街道PM_(10)扩散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第42-52页
   ·种模型基本原理介绍第42-45页
     ·STREET模式原理第42-43页
     ·OSPM模式原理第43页
     ·STREET BOX模式原理第43-44页
     ·STREET BOX模式的优势第44-45页
   ·STREET BOX模式在南京城市街道上的验证第45-46页
   ·模式对风速的敏感性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·模式的修正与改良第48-49页
   ·修正后模式的验证第49-51页
   ·小结第51-52页
6 结论第52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关于S-仿紧空间及α-可膨胀空间性质的研究
下一篇:论北京四合院的人居环境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价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