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--设备论文

新型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

摘要第1-13页
Abstract第13-16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6-25页
   ·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淡水资源短缺第16页
     ·水资源污染严重第16-17页
   ·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第17-20页
     ·膜生物反应器概述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问题第20页
   ·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研究现状第20-23页
     ·动态膜概述第20页
     ·动态膜过滤的研究与应用领域第20页
     ·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存在的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23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3-25页
第二章 生物动态膜基材的筛选研究第25-33页
   ·试验装置与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26页
   ·生物动态膜材料的物理性质比较第26-27页
   ·清水过滤情况分析第27页
   ·生物动态膜的形成第27-28页
   ·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第28-32页
     ·对COD的去除效果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第31页
     ·污染物去除效果汇总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·小结第32-33页
第三章 膜污染控制方法研究第33-39页
   ·试验装置与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第33页
     ·监测项目与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·反冲洗条件的确定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曝气强度对生物动态膜恢复时间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反冲洗时间对生物动态膜恢复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·长期运行过程中反冲洗周期的变化第36-37页
   ·反冲洗对生物动态膜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反冲洗对生物动态膜形态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·反冲洗对生物动态膜截留能力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·小结第38-39页
第四章 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结构的改进研究第39-53页
   ·试验装置与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第39页
     ·试验水质和条件第39-40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40页
   ·反应器流态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·流态分析原理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流态分析结果第41-42页
   ·生物动态膜的形成第42-43页
   ·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第43-46页
     ·对COD的去除效果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第46页
   ·膜污染及其控制第46-49页
     ·生物动态膜的再生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反冲洗周期的变化第48-49页
   ·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基本假设第49页
     ·模式推导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参数确定第50-51页
   ·小结第51-53页
第五章 生物动态膜结构与功能分析第53-67页
   ·试验装置与方法第53-58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第53页
     ·试验水质和条件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监测项目与方法第54-58页
   ·生物动态膜的作用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 ·对COD的去除效果分析第58页
     ·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·生物动态膜和混合液活性污泥特性比较第60-65页
     ·反冲洗周期内生物动态膜的生物特性变化第60-61页
     ·生物动态膜和混合液活性污泥的特性比较第61-65页
   ·生物动态膜的形态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·小结第66-67页
第六章 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草浆造纸中段废水第67-83页
   ·试验装置与方法第67-70页
     ·小试系统第67-68页
     ·中试系统第68-70页
   ·动态膜生物反应器+混凝后处理组合工艺小试研究第70-77页
     ·生物动态膜的形成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第71-73页
     ·混凝后处理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及其控制第75-77页
   ·动态膜生物反应器+混凝后处理中试研究第77-78页
     ·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第77-78页
     ·组合工艺对色度的去除效果第78页
   ·有机物降解动力学研究第78-80页
   ·技术经济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·技术分析第80页
     ·经济性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·小结第81-83页
第七章 结论与建议第83-86页
   ·结论第83-85页
   ·建议第85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91-92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DcR3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
下一篇:铜、镉、三苯基锡和五氯酚对椭圆萝卜螺的毒性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