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一 现代市民社会流变的渊薮 | 第10-15页 |
| (一)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合离 | 第10-12页 |
| (二) 经验主义认识论基础 | 第12-13页 |
| (三) 对现代市民社会思想的启迪 | 第13-15页 |
| 二 国家与社会理论的分殊 | 第15-26页 |
| (一)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| 第15-20页 |
| (二)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不足及其生长点 | 第20-24页 |
| (三)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意义 | 第24-26页 |
| 三 马克思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创立 | 第26-32页 |
| (一)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 | 第26-28页 |
| (二)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和深化 | 第28-32页 |
| 四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及其意义 | 第32-36页 |
| (一) 人类解放: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超越 | 第32-34页 |
| (二)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大意义 | 第34-36页 |
| 结束语 | 第36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| 致谢 | 第40-41页 |
| 附录 | 第41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