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湖泊、水库论文

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机理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31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2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水华研究现状第13-29页
     ·水华定义第13-17页
     ·水华生消影响因素第17-22页
     ·水华的预测与评价第22-29页
   ·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9-31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及方法第30页
     ·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0-31页
第二章 香溪河库湾环境现状调查及富营养化评价第31-48页
   ·香溪河库湾概况第31-36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水文气候条件第32-35页
     ·人口、自然与经济状况第35-36页
   ·香溪河库湾底泥内源污染调查与研究第36-41页
     ·静态下底泥-上覆水营养盐交换研究第36-38页
     ·动态下底泥内源营养盐释放研究第38-41页
   ·香溪河库湾水环境现状调查第41-45页
     ·蓄水前后香溪河库湾水环境变化第41页
     ·香溪河库湾水环境现状调查第41-45页
   ·香溪河库湾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及标准第45页
     ·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富营养化评价结果第46-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三章 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动态过程分析第48-9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  ·样点布设第48-50页
     ·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第50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50页
   ·香溪河库湾水华期各指标时空变化规律第50-73页
     ·空间分布差异第50-55页
     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第55-68页
     ·随水深的变化规律第68-73页
   ·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变化的因子分析第73-80页
     ·空间分布差异的因子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  ·随时间变化的因子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 ·随水深变化的因子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·香溪河库湾水华各指标与CHL-A 的相关性分析第80-91页
     ·空间上的相关分析第80-87页
     ·时间上的相关分析第87-91页
     ·水深的相关分析第91页
   ·香溪河库湾水华期各指标与CHL-A 的回归分析第91-95页
     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91-92页
     ·空间回归分析第92-94页
     ·水深回归分析第94-9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5-96页
第四章 水华生消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第96-132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96-102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96-97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97-100页
     ·指标测定及相关仪器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主要数据计算方法第101-102页
   ·环境因子对水华生消的影响第102-112页
     ·不同初始pH 值对水华生消的影响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·水温对水华生消的影响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·光照强度对水华生消的影响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光照时间对水华生消的影响第109-112页
   ·营养因子对水华生消的影响第112-125页
     ·磷浓度对水华生消的影响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·氮浓度对水华生消的影响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·氮磷比对水华生消的影响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·环境与营养因子对水华生消的复合影响第120-125页
   ·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水华的生消过程第125-131页
     ·低流速下水华的生消过程第125-128页
     ·高流速下水华生消过程第128-13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1-132页
第五章 水华生消的数值模拟第132-153页
   ·生态动力学模型结构第132-134页
   ·主要生态动力学过程第134-145页
     ·生物过程第134-138页
     ·化学过程第138-144页
     ·物理过程第144-145页
   ·生态动力学模型模拟步骤第145-146页
     ·数据预处理第145页
     ·模型执行第145页
     ·图形化后处理第145-146页
   ·生态动力学模型应用第146-152页
     ·模型参数率定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·模型验证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·模拟结果分析第148-15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52-153页
第六章 结语第153-157页
   ·主要研究成果第153-155页
   ·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55-156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56-157页
参考文献第157-166页
致谢第166-167页
作者简介第167页

论文共1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主动数据库技术的质检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
下一篇:基于纳米金胶和磁性纳米颗粒的DNA和凝血酶蛋白质电化学检测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