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

变铅青链霉菌DNA磷硫酰化修饰特征及机理的研究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9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9-46页
   ·生物体内DNA的修饰类型检测方法和相关生理意义第19-33页
     ·天然状态下生物体内DNA修饰的类型第19-22页
     ·DNA甲基化修饰的检测方法与策略第22-26页
     ·DNA修饰的生理意义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·与染色体的复制相关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DamMT调控基因表达范例之一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·DNA的甲基化修饰-限制系统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·由DNA甲基化所调控的其它生理过程第32-33页
     ·DNA甲基化修饰所涉及分子事件的模型第33页
   ·与已知DNA修饰类型不同的DNA磷硫酰化修饰第33-43页
     ·脉冲场凝胶电泳与DNA新型磷硫酰化修饰的发现第33-38页
     ·DNA磷硫酰化修饰的化学性质第38-41页
     ·磷硫酰化修饰DNA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41-42页
     ·dnd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第42-43页
     ·Dnd现象的生物学意义的探索第43页
   ·本研究工作的目的与意义第43-46页
     ·建立鉴定DNA磷硫酰化修饰表型的简单、稳定、快速方法第44页
     ·DNA磷硫酰化修饰突变株的表型鉴定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定位磷硫酰化修饰的DNA的位点和共有顺序第45页
     ·dnd基因簇的转录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·DNA磷硫酰化修饰的生物化学工作基础准备第45页
     ·DNA磷硫酰化修饰的生理意义初探第45-46页
第二章 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6-6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46-54页
     ·菌株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质粒第47-51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和化学试剂[69,70]第51-54页
   ·实验方法[71-77]第54-69页
     ·链霉菌培养及菌种保藏第54页
     ·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DNA转化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质粒DNA的提取第55页
       ·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55页
       ·大肠杆菌和链霉菌质粒DNA的少量快速提取及检测(快检)第55页
       ·链霉菌质粒的大量提取第55页
     ·链霉菌总DNA的少量快速提取第55-56页
     ·DNA片段的回收(GENE CLEAN试剂盒)第56页
     ·两亲本杂交介导的质粒DNA的跨属转移(适合于变铅链霉菌及衍生菌株[78-80];本研究)第56-57页
     ·链霉菌菌丝体包埋Plugs的制备、提取完整DNA 、激活Plug中的DNA和PFGE电泳第57-58页
     ·激活的各片段的克隆、断点处核苷酸序列的测序第58-59页
     ·系统性定点突变优先修饰位点的保守核苷酸序列构建过程第59-61页
     ·用于回补的dndB基因的构建第61-63页
     ·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片段第63页
     ·无DNase处理的RNA提取方法第63-64页
     ·一步法RT-PCR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第64-65页
     ·用Lic载体构建目的基因第65-66页
     ·以pET44-b为表达载体对dnd系列基因的克隆构建第66-67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的诱导表达第67-68页
     ·纯化带有His-Tag标签的Dnd系列融合蛋白第68页
     ·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8-69页
第三章 建立鉴定简单、稳定、快速的DNA磷硫酰化修饰表型方法第69-81页
   ·前言第69-7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70-79页
     ·PAA-TAE与电泳激活缓冲液对质粒pHZ209切割的比较第70-72页
     ·PAA-TAE使用浓度优化第72-73页
     ·PAA-TAE处理时间的优化第73-74页
     ·Salmonella 87菌株磷硫酰化质粒的位点专化性Dnd表型鉴定第74-77页
     ·Salmonella 87菌株磷硫酰化基因簇Salm-dndBCDE 在DH10B中表达后质粒的Dnd表型鉴定第77页
     ·PAA-TAE对低熔点琼脂糖包埋的菌丝体基因组DNA的切割第77-79页
   ·讨论第79-81页
第四章 DNA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相关菌株的表型鉴定第81-100页
   ·前言第81-82页
   ·结果和分析第82-97页
     ·dnd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2-87页
       ·DndA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·Dnd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·DndC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5页
       ·DndD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·DndE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  ·磷硫酰化修饰系列菌株Dnd表型鉴定第87-97页
       ·S. lividans和系列突变株基因组DNA的Dnd表型鉴定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·对HXY6和获得的其系列整合型突变株基因组DNA的Dnd表型鉴定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·dnd基因回补突变株的表型鉴定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·对Salmonella enterica和P. fluorescens PfO-1总DNA的Dnd表型鉴定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·Streptomyces lividans 66的dnd基因簇在姊妹菌株Streptomyces coelicolor中的表达情况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·Dnd现象在生物间的存在情况第96-97页
   ·讨论第97-100页
第五章 DNA磷硫酰化修饰位点的特异性选择的研究第100-113页
   ·前言第100-101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101-110页
     ·野生型1326和dnd系列突变株质粒降解表型呈现有规律的带型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野生型1326 和其dndB突变株HXY2降解带型差异分析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激活的各片段的克隆、断点处核苷酸序列的测序及分析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·系统性定点突变优先修饰位点的保守核苷酸序列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检测突变后的优先修饰位点在野生型1326和dndB突变菌株HXY2中的降解表型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每个质粒最多修饰一次第109-110页
   ·讨论第110-113页
第六章 DNA磷硫酰化修饰的优先性决定因素的初探第113-125页
   ·前言第113页
   ·结果和分析第113-123页
     ·突变质粒pJTU2003在野生菌1326和突变株HXY2中的Dnd表型检测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dndB基因克隆的功能互补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·质粒pHZ209在回补菌株中的降解表现鉴定第116页
     ·质粒pJTU2003在dndB系列基因回补菌株中的降解表现鉴定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·质粒pHZ209优先修饰保守区两翼序列的突变对优先修饰的影响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对质粒pHZ209优先修饰区周围序列的分析第122-123页
   ·讨论第123-125页
第七章 RT-PCR法分析dnd磷硫酰化基因簇的转录表达第125-134页
   ·前言第125页
   ·结果和讨论第125-132页
     ·dnd磷硫酰化基因簇RT-PCR引物设计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·各个菌株总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第127页
     ·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(RT-PCR)检测dnd系列基因的mRNA转录情况第127-129页
     ·dndB基因可能对dndA基因的转录有调控功能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检测1326和HXY2在不同菌龄时的dndA,dndB和dndD的mRNA转录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·检测1326中的质粒pHZ209降解表型和不同转录时期的关系第132页
   ·讨论第132-134页
第八章 DndABCDE五个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第134-146页
   ·前言第134-135页
   ·结果和分析第135-143页
     ·改造表达载体pET-156成为带有Strep-TagII 标签和Lic片段的克隆和表达通用载体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·含N-Strep-TagII 标签的dnd系列基因的诱导表达情况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·改造pIB139成为带有Strep-TagII标签的适合链霉菌中表达的载体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·以pET-446为表达载体对dnd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第138-142页
       ·以pET-446为表达载体对dndB蛋白和其不同结构域、dndD以及dndE基因进行克隆构建第138-140页
       ·DndB蛋白各保守区,DndD以及DndE基因在pET-446上的蛋白诱导表达情况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·纯化带有His-Tag标签的Dnd系列蛋白的结果第142-143页
   ·讨论第143-146页
第九章 DNA磷硫酰化的生物学意义初探第146-156页
   ·前言第146-147页
   ·结果和分析第147-154页
     ·野生型和突变株的生物生长量(Biomass)的测定第147-149页
     ·野生型和突变株喂养不同的物质的生长状况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·野生型和突变株对抗生素耐受性测试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·dndA基因的多效生理表型第152-154页
   ·讨论第154-156页
第十章 总结和展望第156-162页
   ·本研究工作总结第156-158页
   ·本研究工作展望第158-162页
参考文献第162-170页
致谢第170-17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72页

论文共1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GIS技术构建上海农业布局展示系统
下一篇:网络资源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