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·世界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9-10页 |
| ·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与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两大主流风力发电机型的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风力发电功率调节技术 | 第12-14页 |
| ·变桨距功率调节与定桨距失速功率调节 | 第12-13页 |
| ·主动失速调节方式是前两种功率调节方式的组合 | 第13-14页 |
| 2 风轮模拟的数学模型 | 第14-20页 |
| ·风轮的特性分析 | 第14-15页 |
| ·叶尖速比 | 第15-16页 |
| ·风能利用系数与叶片特征的关系 | 第16-20页 |
| ·风能利用系数的数学模型 | 第16-17页 |
| ·影响风能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 | 第17-18页 |
| ·风力机模型及其仿真图 | 第18-20页 |
| 3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数学模型 | 第20-27页 |
| ·PWM 整流 PWM 逆变电压源型变流器 | 第20-21页 |
| ·双馈电机工作原理 | 第21页 |
| ·双馈异步电机稳态运行分析 | 第21-23页 |
| ·双馈发电机运行状态与能量流向 | 第23-24页 |
| ·双馈电机数学模型 | 第24-27页 |
| 4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矢量控制 | 第27-32页 |
| ·双馈电机在d-q坐标系统的基本方程 | 第27页 |
| ·双馈发电机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 | 第27-28页 |
| ·定子无功功率的控制 | 第28-30页 |
| ·转子电流控制和前馈环节的计算 | 第30-31页 |
| 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5 低电压穿越技术 | 第32-50页 |
| ·双馈风力发电机电网电压跌落过程中暂态性能及控制方法 | 第32-35页 |
| ·低电压穿越软件实现方法 | 第35-36页 |
| ·低电压穿越的硬件方法 | 第36-40页 |
| ·转子侧方法 | 第36-37页 |
| ·直流母线方法 | 第37-38页 |
| ·定子侧方法 | 第38-40页 |
| ·变桨距技术 | 第40页 |
| ·Crowbar 电路阻值的选取 | 第40-43页 |
| ·不同 Crowbar 电阻发电机特性 | 第41-43页 |
| ·小结 | 第43页 |
| ·新型故障穿越控制策略 | 第43-46页 |
| ·新型 FRT 控制策略的优点 | 第43页 |
| ·双 PWM 变频器的暂态控制 | 第43-45页 |
| ·两种控制策略优缺点对比 | 第45页 |
| 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·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电压运行特性 | 第46-50页 |
| ·仿真验证 | 第47-50页 |
| 6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实验系统简介 | 第50页 |
| ·实验系统主电路相关参数 | 第50-51页 |
| 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| 在学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