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1页 |
·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| 第6-7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6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6-7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7-8页 |
·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8-9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科学学派的概念、类型、特征和作用 | 第11-16页 |
·科学学派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·学派的概念 | 第11页 |
·科学学派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·科学学派的类型 | 第12-13页 |
·科学学派的特征 | 第13-14页 |
·科学学派的作用 | 第14-16页 |
第三章 科学史上的典型科学学派 | 第16-27页 |
·哥本哈根学派 | 第16-19页 |
·玻尔其人 | 第16-17页 |
·哥本哈根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| 第17-18页 |
·哥本哈根学派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| 第18-19页 |
·李比希学派 | 第19-22页 |
·李比希其人 | 第19页 |
·李比希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| 第19-21页 |
·李比希学派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| 第21-22页 |
·费米学派 | 第22-27页 |
·费米其人 | 第22-23页 |
·费米学派的成长过程 | 第23-24页 |
·费米学派的成功原因分析 | 第24-27页 |
第四章 科学学派的“原子有核”结构模型和学派成长机制模型 | 第27-40页 |
·科学学派“原子有核”结构模型 | 第28-31页 |
·核的结构 | 第28-29页 |
·科学共同体 | 第29-31页 |
·科学学派成长机制模型 | 第31-40页 |
·科学学派的产生 | 第32-34页 |
·科学学派的发展 | 第34-37页 |
·科学学派的衰落与可持续发展 | 第37-40页 |
第五章 我国科学学派在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| 第40-46页 |
·我国科学学派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1页 |
·我国科学学派发展的对策 | 第41-44页 |
·结语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