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颈部计算机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
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1页 |
·课题来源、背景及意义 | 第6-7页 |
·相关技术的现状 | 第7-9页 |
·反求工程 | 第7-8页 |
·三维重构 | 第8-9页 |
·计算流体力学 | 第9页 |
·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颈部计算机模型的建立 | 第11-25页 |
·人体颈部解剖学特征 | 第11-13页 |
·颈椎解剖学特征 | 第11-12页 |
·脊椎骨的连接 | 第12页 |
·椎间盘的构造与作用 | 第12-13页 |
·断层图像中颈部轮廓的分布特点 | 第13-20页 |
·颈椎的Z轴向定位 | 第13-17页 |
·断层轮廓的识别 | 第17-19页 |
·颈椎轮廓的对应 | 第19-20页 |
·计算机模型的建立 | 第20-24页 |
·颈椎轮廓的提取 | 第20-21页 |
·模型的分块造型 | 第21-22页 |
·颈椎的整体造型 | 第22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临床患者的病变模型研究 | 第25-34页 |
·颈椎变位的研究 | 第25-27页 |
·椎动脉的变形及相关量化 | 第27-31页 |
·CT中椎动脉截面积的量化 | 第28-29页 |
·模型中左右两侧椎动脉对比 | 第29-31页 |
·颈椎变位与椎动脉变形的关系 | 第31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椎动脉模型的其他应用 | 第34-44页 |
·动脉硬化症的发病机理 | 第34-35页 |
·椎动脉及血液生理学特点 | 第35-36页 |
·椎动脉生理学特点 | 第35-36页 |
·人体血液生理学特点 | 第36页 |
·流体力学相关理论 | 第36-39页 |
·层流与紊流 | 第36-37页 |
·层流中动力学参数的分布特点 | 第37-38页 |
·伯奴利定理 | 第38-39页 |
·椎动脉型颈椎病引发动脉硬化的猜测 | 第39-43页 |
·数值模拟的假设与简化 | 第39-40页 |
·血液流动的数值模拟 | 第40-43页 |
·数值模拟的结论 | 第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