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1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6-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·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·边坡防护治理方法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高寒地区的自然地理、地质、水文特征 | 第11-15页 |
·区域地质条件 | 第11-13页 |
·水文地质条件 | 第13-15页 |
第三章 路堑边坡失稳破坏模式及机理分析 | 第15-27页 |
·路堑边坡稳定性典型调查结果 | 第15-17页 |
·路堑边坡的典型破坏模式 | 第17-20页 |
·路堑边坡破坏的机理研究 | 第20-27页 |
·岩质边坡 | 第21-22页 |
·土质边坡 | 第22-27页 |
第四章 边坡稳定的分析方法 | 第27-38页 |
·极限平衡分析法 | 第27-33页 |
·有限元分析法 | 第33-38页 |
·岩土体分析模型 | 第33-37页 |
·接触分析模型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高寒地区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分析结果 | 第38-64页 |
·岩石边坡2 标段K1466+560 —K1467+760 分析 | 第38-49页 |
·不考虑冻融效应的稳定性分析 | 第38-42页 |
·考虑冻融效应的稳定性分析 | 第42-46页 |
·确定边坡合理坡率的反分析方法 | 第46-48页 |
·边坡高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边坡高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| 第49-53页 |
·分台阶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台阶宽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·裂隙岩坡5 标段K1509+360—K1510+220 分析 | 第53-63页 |
·不考虑冻融效应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考虑冻融循环效应分析 | 第55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高寒地区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分析结果 | 第64-74页 |
·冻融循环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| 第64页 |
·工程实例分析 | 第64-74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64-65页 |
·考虑冻融作用分析边坡稳定性 | 第65-68页 |
·确定合理的边坡坡率 | 第68-70页 |
·放坡后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70-74页 |
第七章 高寒地区边坡的治理措施 | 第74-84页 |
·柔性防护系统 | 第74-76页 |
·植物防护方法 | 第76-78页 |
·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| 第78页 |
·高寒地区岩质边坡治理措施 | 第78-81页 |
·影响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| 第78-79页 |
·高寒地区岩石边坡的治理措施 | 第79-81页 |
·高寒地区土质边坡治理措施 | 第81-84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84-86页 |
·结论 | 第84-85页 |
·建议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