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8页 |
第一章 锂离子电池简介 | 第8-24页 |
·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 | 第8-15页 |
·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| 第8-10页 |
·锂离子电池现阶段的问题 | 第10-11页 |
·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因素 | 第11-15页 |
·锂离子电池添加剂 | 第15-20页 |
·改善SEI膜性能的添加剂 | 第15-16页 |
·提高电解液电导率的添加剂 | 第16-17页 |
·过充电保护添加剂 | 第17-19页 |
·改善电池安全性的添加剂 | 第19页 |
·控制电解液中水和HF含量的添加剂 | 第19-20页 |
·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外部保护方法 | 第20页 |
·内部保护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工业化液态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以及常用测试方法 | 第24-29页 |
·制造工艺 | 第25-26页 |
·配料 | 第25页 |
·涂布 | 第25页 |
·卷绕 | 第25-26页 |
·封口 | 第26页 |
·注液 | 第26页 |
·化成 | 第26页 |
·常用工业化电池测试方法 | 第26-29页 |
·循环性能测试 | 第27页 |
·安全性测试 | 第27-28页 |
·高低温循环测试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实验仪器 | 第29-31页 |
·手套箱 | 第29页 |
·擎天电池测试系统 | 第29页 |
·电化学工作站 | 第29-30页 |
·环境扫描电镜 | 第30页 |
·电导率测试仪 | 第30页 |
·高温爆炸箱和过充爆炸箱 | 第30页 |
·鼓风干燥箱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锂离子电池过充行为 | 第31-37页 |
·实验 | 第31-32页 |
·电池装配 | 第31页 |
·电解液氧化电位的测定 | 第31页 |
·电池过充电实验 | 第31-3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6页 |
·锂离子电池过充实验 | 第32-34页 |
·锂离子电池过充爆炸原理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环己基苯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| 第37-51页 |
·实验 | 第37-38页 |
·电池装配 | 第37页 |
·电池过充电实验 | 第37-38页 |
·电池性能测试 | 第3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9页 |
·环己基苯含量对电池过充保护效果的影响 | 第38-42页 |
·环己基苯对不同型号电池的保护效果 | 第42-43页 |
·充电制度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·环己基苯含量对电池性能影响 | 第45-49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49-51页 |
第六章 噻吩类衍生物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 | 第51-60页 |
·实验 | 第51-53页 |
·电池装配 | 第51页 |
·添加剂氧化电位的确定 | 第51-52页 |
·电池过充实验 | 第52页 |
·电池性能测试 | 第52页 |
·电池过充后正负极形貌表征 | 第52-5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3-58页 |
·2,5-二氯噻吩和2-溴噻吩 | 第53-57页 |
·3-甲基噻吩 | 第57-58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58-60页 |
第七章 防过充剂与阻燃剂联合使用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 | 第60-75页 |
·实验 | 第60-6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2-73页 |
·TCEP和CHB的氧化电位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可燃性测试 | 第64-65页 |
·过充电测试 | 第65-69页 |
·热冲击实验 | 第69-72页 |
·循环性能测试 | 第72-73页 |
·电池阻抗图谱 | 第73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73-75页 |
第八章 结论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