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绪论 | 第6-18页 |
一、"后革命"时代的文化氛围 | 第6-10页 |
二、革命历史剧的生产体制与意义定位 | 第10-13页 |
三、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| 第13-18页 |
第一章 现代化语境下革命意义的坚守与撤离 | 第18-43页 |
第一节 从特写到大远景:革命意义的纠偏与拓展 | 第18-26页 |
第二节 "人"的不断放大与镜头走向人物心理的追求 | 第26-36页 |
第三节 从意义到趣味:革命历史类型化叙事的演变 | 第36-43页 |
第二章 革命正史剧的时代转型 | 第43-86页 |
第一节 革命历史叙事的高位意义诉求:从历史潮流到民族精神 | 第43-60页 |
第二节 在介于凡人与伟人之间的叙事趣味中寻求低姿态表达 | 第60-69页 |
第三节 仪式、映射与趣味:革命正史片的文化生态 | 第69-86页 |
第三章 红色原创剧的历史想象 | 第86-109页 |
第一节 暴力、权谋、女性与革命的组合 | 第86-94页 |
第二节 世俗目光窥视下奇观化的生命形式 | 第94-100页 |
第三节 全球化语境中面对"他者"的革命历史想象 | 第100-109页 |
第四章 红色经典文本的当下重构 | 第109-122页 |
第一节 众声喧哗中红色经典剧的改编实践 | 第109-119页 |
第二节 "红色经典"改编的反思与展望 | 第119-122页 |
结语 后革命时代的精神肖像 | 第122-125页 |
主要参考书目 | 第125-128页 |
后记 | 第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