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2-14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4-24页 |
1 前言 | 第24-28页 |
·干旱的严重性、普遍性和抗旱研究的迫切性 | 第24-25页 |
·栓皮槭和银叶椴的研究利用及引种意义 | 第25-28页 |
·植物引种的目的意义 | 第25-26页 |
·栓皮槭和银叶椴的简介及引种的目的意义 | 第26-28页 |
2 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| 第28-42页 |
·国内外植物的抗旱研究进展 | 第28-38页 |
·干旱的种类 | 第28页 |
·干旱的危害 | 第28-29页 |
·植物的抗旱机理 | 第29-32页 |
·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| 第32-37页 |
·植物水分胁迫的研究方法 | 第37页 |
·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| 第37-38页 |
·植物抗旱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| 第38-40页 |
·控水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研究对象的尺度 | 第39页 |
·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9页 |
·林木根系的研究 | 第39-40页 |
·林木抗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| 第40页 |
·栓皮槭和银叶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40-42页 |
3 试验材料、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| 第42-52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2页 |
·试验地概况 | 第42-43页 |
·试验技术路线 | 第43-45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45-46页 |
·试验方法和测试内容 | 第46-52页 |
·叶片解剖结构 | 第46页 |
·生长指标的测定(水分梯度法) | 第46-47页 |
·光合指标的测定(水分梯度法) | 第47-48页 |
·叶绿素a、叶绿素b、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| 第48页 |
·各树种根系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 | 第48-49页 |
·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(持续干旱法) | 第49-52页 |
4 叶片解剖结构及与保水力之间的相关分析 | 第52-62页 |
·叶片解剖结构 | 第52-56页 |
·3 种椴树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5 种槭树叶片的解剖结构差异分析 | 第53-56页 |
·叶片的保水力 | 第56-59页 |
·3 种椴树叶片的失水速率差异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5 种槭树叶片的失水速率差异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叶片保水能力差异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叶片解剖结构与叶片保水力之间的相关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解剖结构指标的筛选 | 第59页 |
·解剖结构的综合评价 | 第59-60页 |
·叶片抗旱保水能力的综合评价 | 第60-61页 |
·小结 | 第61-62页 |
5 水分胁迫对各树种生长性状的影响分析 | 第62-72页 |
·苗木存活率与胁迫症状 | 第62-64页 |
·水分胁迫对苗高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·水分胁迫对生物量累积及分配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·各树种抗旱能力的初步判断 | 第68页 |
·水分胁迫对根冠比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·水分胁迫对苗木叶片性状及水分分配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6 光合作用的特征分析 | 第72-98页 |
·水分胁迫下各树种单叶片对光强的响应 | 第72-76页 |
·水分胁迫下3 椴树树种的单叶对光强的响应 | 第72-73页 |
·水分胁迫下5 种槭树的单叶对光强的响应 | 第73-76页 |
·水分胁迫下各树种光合速率的变化 | 第76-79页 |
·水分胁迫下3 椴树树种光合速率的变化 | 第77-78页 |
·水分胁迫下5 槭树树种光合速率的变化 | 第78-79页 |
·水分胁迫下各树种气孔导度的变化 | 第79-81页 |
·水分胁迫下3 种椴树气孔导度的变化 | 第80-81页 |
·水分胁迫下5 种槭树气孔导度的变化 | 第81页 |
·水分胁迫下各树种蒸腾速率的变化 | 第81-83页 |
·水分胁迫下各椴树蒸腾速率的变化 | 第82页 |
·水分胁迫下各槭树蒸腾速率的变化 | 第82-83页 |
·水分胁迫下各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| 第83-87页 |
·水分胁迫下3 椴树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| 第84-85页 |
·水分胁迫下5 槭树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| 第85-87页 |
·环境因子对光合、蒸腾速率的影响 | 第87-92页 |
·环境因子的日进程 | 第87页 |
·不同水分处理下的紫椴光合蒸腾作用的日进程 | 第87-89页 |
·光合生理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| 第89-90页 |
·环境因子对蒸腾作用影响的数学模拟 | 第90-92页 |
·水分胁迫对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| 第92-96页 |
·水分胁迫下叶绿素总含量的变化 | 第92-93页 |
·水分胁迫下叶绿素a/b 的变化 | 第93-94页 |
·水分胁迫下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 | 第94-96页 |
·小结 | 第96-98页 |
7 根系生理指标的特征分析 | 第98-106页 |
·水分胁迫对根系体积的影响 | 第98页 |
·水分胁迫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| 第98页 |
·水分胁迫对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 | 第98-99页 |
·水分胁迫下根系冗余现象的分析 | 第99-102页 |
·不同水分条件下银叶椴根系的分形特征 | 第102-104页 |
·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分形维数 | 第102页 |
·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根系长度 | 第102-103页 |
·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根系重量 | 第103页 |
·根系活力与分形维数、根系长度和根系重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| 第103-104页 |
·小结 | 第104页 |
·小结 | 第104-106页 |
8 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特征分析 | 第106-128页 |
·水分胁迫对酶活性的影响 | 第106-111页 |
·水分胁迫对SOD 活性的影响 | 第106-107页 |
·水分胁迫对POD 活性的影响 | 第107-108页 |
·水分胁迫对CAT 活性的影响 | 第108-110页 |
·水分胁迫对APX 活性的影响 | 第110-111页 |
·椴树科和槭树科的保护酶系统的活性差异 | 第111页 |
·水分胁迫对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| 第111-118页 |
·水分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111-113页 |
·水分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113-115页 |
·水分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| 第115-117页 |
·水分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| 第117-118页 |
·水分胁迫对膜透性和过氧化产物的影响 | 第118-123页 |
·水分胁迫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影响 | 第118-120页 |
·水分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120-121页 |
·水分胁迫对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| 第121-123页 |
·水分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| 第123-127页 |
·水分胁迫下椴树科10 个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| 第123-124页 |
·水分胁迫下槭树科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| 第124-127页 |
·小结 | 第127-128页 |
9 苗木抗旱能力的综合评价 | 第128-142页 |
·对各树种抗旱能力的初步评价 | 第128页 |
·苗木抗旱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28-131页 |
·苗木抗旱能力的综合分析评价 | 第131-141页 |
·苗木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分析 | 第131-138页 |
·苗木抗旱生产力指标的综合分析 | 第138-139页 |
·苗木抗旱能力综合分析 | 第139-141页 |
·小结 | 第141-142页 |
10 结论与讨论 | 第142-146页 |
·结论 | 第142-144页 |
·讨论 | 第144-1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6-16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63-164页 |
导师简介 | 第164-166页 |
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166-167页 |
致谢 | 第167-168页 |
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| 第1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