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·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3页 |
·RPC新型材料的出现 | 第10-11页 |
·预应力梁在桥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| 第11-12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·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(RPC)的研究状况 | 第13-17页 |
·RPC的组成材料及其选用标准 | 第13-14页 |
·RPC材料的制备 | 第14页 |
·RPC的材料特性 | 第14-15页 |
·RPC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 | 第15-16页 |
·RPC的发展前景 | 第16-17页 |
·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的相关设计参数的研究状况 | 第17-19页 |
·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受拉塑性系数的研究状况 | 第17页 |
·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刚度计算的研究状况 | 第17-18页 |
·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研究目的、内容及步骤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·研究方法及预期达到的成果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RPC梁应力应变全过程分析程序的编制 | 第21-30页 |
·RPC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获取 | 第21-24页 |
·RPC材料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取定 | 第21-22页 |
·RPC材料受拉应力应变曲线的选定 | 第22-24页 |
·编程假定及编程思路 | 第24-29页 |
·编程中采用的假定 | 第24-25页 |
·编程思路 | 第25-26页 |
·程序计算公式及计算流程 | 第26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RPC受拉塑性系数的确定 | 第30-42页 |
·利用程序计算RPC梁的受拉塑性系数 | 第30-37页 |
·矩形截面梁的受拉塑性系数 | 第30-36页 |
·T形截面梁的受拉塑性系数 | 第36-37页 |
·RPC受拉塑性系数与普通混凝土受拉塑性系数的比较分析 | 第37-41页 |
·普通混凝土受拉塑性系数的计算假定 | 第37-39页 |
·RPC材料与普通混凝土受拉塑性系数的比较 | 第39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RPC预应力梁的刚度计算 | 第42-59页 |
·程序计算RPC预应力梁的刚度 | 第42-54页 |
·程序计算RPC预应力梁刚度的方式 | 第42页 |
·利用程序计算RPC梁的刚度 | 第42-54页 |
·简化计算公式 | 第54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RPC预应力梁的极限承载力确定 | 第59-71页 |
·RPC梁的极限承载力 | 第59-67页 |
·RPC预应力梁的极限承载力 | 第67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·本文结论 | 第71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: | 第73-7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5-77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