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12页 |
缩写词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微藻光合放氢的历史、现状和前景 | 第14-43页 |
·氢能源的背景介绍 | 第14-17页 |
·生物制氢 | 第17-23页 |
·微藻放氢的酶系 | 第23-28页 |
·固氮酶 | 第23-24页 |
·氢酶 | 第24-25页 |
·吸氢酶 | 第25-28页 |
·微藻光合放氢的历史 | 第28-31页 |
·微藻两步法放氢 | 第31-36页 |
·微藻放氢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36-43页 |
第二章 衣藻光合放氢的状态调控 | 第43-71页 |
·前言 | 第43-50页 |
·衣藻培养中的碳源 | 第45-47页 |
·衣藻培养中生物反应器的建立 | 第47-48页 |
·衣藻纯培养和通气分批反应器的建立 | 第48-5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0-5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7-70页 |
·讨论和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三章 衣藻光合放氢过程中胞外环境组分变化初步研究 | 第71-86页 |
·前言 | 第71-7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72-7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8-82页 |
·离子变化 | 第78-80页 |
·放氢过程pH 值变化 | 第80-81页 |
·放氢检测 | 第81-82页 |
·讨论和小结 | 第82-86页 |
第四章 藻菌共培养及固定化培养在放氢研究上的应用 | 第86-115页 |
·前言 | 第86-8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88-9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93-112页 |
·藻菌共培养体系的放氢效率 | 第93-98页 |
·藻菌复合体系光合放氢的过程 | 第98-102页 |
·固定化放氢、连续放氢 | 第102-104页 |
·影响藻菌复合培养体系的其他因素 | 第104-106页 |
·藻菌复合培养体系中藻菌的形态学变化 | 第106-112页 |
·讨论和小结 | 第112-115页 |
第五章 螺旋藻放氢及藻蓝蛋白的提取纯化 | 第115-151页 |
·前言 | 第115-121页 |
·螺旋藻放氢概述 | 第115-118页 |
·藻蓝蛋白及提取方法概述 | 第118-12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21-131页 |
·螺旋藻放氢的材料与方法 | 第121-124页 |
·藻蓝蛋白提取纯化的材料与方法 | 第124-13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31-148页 |
·螺旋藻放氢的结果与分析 | 第131-135页 |
·藻蓝蛋白提取纯化的结果与分析 | 第135-148页 |
·讨论和小结 | 第148-151页 |
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| 第151-162页 |
·建立连续放氢网络的探索 | 第151-157页 |
·微藻光合放氢的离子组学研究 | 第157-159页 |
·从实验到实际运用的道路 | 第159-1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2-173页 |
致谢 | 第173-175页 |
在学期间主要成果(专利、基金及论文) | 第1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