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的硫化炉的结构设计及优化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本论文主要的的研究内容及实现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传热学及流固耦合分析基础 | 第14-33页 |
·传热基本概念 | 第14-24页 |
·热传导(导热)基础 | 第14-18页 |
·基本概念及导热学定律 | 第14-16页 |
·导热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 | 第16-18页 |
·一维稳态导热实例 | 第18-21页 |
·无内热源多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| 第18-20页 |
·肋片稳态导热 | 第20-21页 |
·热对流 | 第21-24页 |
·对流传热量公式 | 第22页 |
·影响对流传热的主要因素 | 第22-23页 |
·相似理论及其在对流换热中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·有限元及流固耦合分析基础 | 第24-27页 |
·有限元基础 | 第24-25页 |
·热_流耦合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求解流固耦合问题的方法研究 | 第26-27页 |
·FLOTRAN 介绍 | 第27-31页 |
·FLOTRAN 分析的主要步骤 | 第27-29页 |
·FLOTRAN 中的分析模型 | 第29-31页 |
·湍动能-耗散率模式(k-ε模式) | 第29-30页 |
·FLOTRAN 中共轭传热问题的求解器 | 第30-31页 |
·FLOTRAN 使用注意事项 | 第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硫化炉初步结构设计及分析 | 第33-48页 |
·硫化炉的设计任务书 | 第33-35页 |
·硫化炉的工作原理 | 第33页 |
·硫化炉的设计任务书 | 第33-35页 |
·硫化炉的初步结构设计 | 第35-43页 |
·空气电阻炉 | 第35-36页 |
·硫化炉的初步结构设计 | 第36-43页 |
·炉衬(耐火隔热材料)的选取 | 第36-38页 |
·炉壳及炉膛的设计 | 第38-40页 |
·电热体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·基于初始设计的一些改进 | 第41-43页 |
·基于硫化炉初步设计的流固耦合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建模 | 第43-44页 |
·参数设定 | 第44-46页 |
·流固耦合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的结构优化 | 第48-56页 |
·调整加热管相对中心线位置 | 第48-51页 |
·调整加热管横向位置 | 第48页 |
·流固耦合分析 | 第48-51页 |
·建模及参数设定 | 第48-50页 |
·流固耦合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炉口加装保温措施 | 第51-53页 |
·加装保温措施 | 第51页 |
·基于添加保温措施的流固耦合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调整加热管在炉内的纵向分布 | 第53-55页 |
·调整加热管在炉内的纵向分布 | 第53-54页 |
·流固耦合分析 | 第54页 |
·三维模型的分析结果总结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五章 新型硫化炉的结构设计实例 | 第56-62页 |
·新型硫化炉的结构设计 | 第56-58页 |
·新型硫化炉的具体设计要求 | 第56页 |
·硫化炉的结构设计实现 | 第56-58页 |
·新型硫化炉的流固耦合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建立新型硫化炉模型 | 第58-59页 |
·流固耦合分析结果 | 第59页 |
·新型硫化炉的生产及应用 | 第59-61页 |
·新型硫化炉的制造 | 第60页 |
·试验数据的测量 | 第60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总结 | 第62-64页 |
·本文总结 | 第62-63页 |
·前景展望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