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干旱监测模型和计算方法介绍 | 第15-20页 |
| ·基于植被指数的干旱监测模型 | 第15-18页 |
| ·基于温度的干旱监测模型 | 第18页 |
| ·植被与温度相结合的干旱监测模型 | 第18-19页 |
| ·基于地表蒸散的干旱监测模型 | 第19-20页 |
| ·本文遥感计算模型选取 | 第20-21页 |
|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| 第21-29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21-23页 |
| ·地形地貌与气候 | 第21页 |
| ·济南市土壤 | 第21-23页 |
| ·研究区旱情概况 | 第23页 |
| ·数据来源 | 第23-27页 |
| ·MODIS 数据 | 第23-26页 |
| ·气象数据 | 第26-27页 |
| ·MODIS 数据预处理 | 第27-29页 |
| 3 基于植被指数的干旱研究 | 第29-39页 |
| ·植被指数模型原理 | 第29-30页 |
| ·数据选取 | 第30-31页 |
| ·济南市冬小麦种植区提取 | 第31-32页 |
| ·植被指数与实测数据相关性检验 | 第32-34页 |
| ·植被指数与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·植被指数与土壤墒情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4页 |
| ·研究区植被指数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·植被状态指数(VCI)计算与检验 | 第36-39页 |
| 4 基于水分指数的干旱研究 | 第39-45页 |
| ·水分指数计算 | 第39-42页 |
| ·SWCI 指数计算 | 第39-40页 |
| ·归一化水指数计算 | 第40-42页 |
| ·指数结果相关性分析 | 第42-45页 |
| ·降水相关性比较 | 第42-43页 |
| ·土壤墒情相关性比较 | 第43-44页 |
| ·NDWI 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5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干旱研究 | 第45-55页 |
| ·分裂窗算法简介及其参数求解 | 第45-48页 |
| ·分裂窗算法 | 第45-46页 |
| ·分裂窗算法中参数的计算 | 第46-48页 |
| ·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| 第48-52页 |
| ·原理介绍 | 第48-49页 |
| ·MODIS 陆地表面温度 LST 产品的获取与转换 | 第49页 |
| ·地表温度计算结果验证 | 第49-50页 |
| ·构建 LST-NDVI 特征空间 | 第50-51页 |
| ·求解干湿边方程 | 第51-52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相关性检验 | 第53-55页 |
| 6 旱情时空分布分析 | 第55-61页 |
| ·旱情监测模型的分析与选择 | 第55页 |
| ·统计结果分析 | 第55-59页 |
| ·济南市旱情结果统计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·济南市冬小麦旱情结果统计分析 | 第56-59页 |
| ·研究区旱情时空分布规律 | 第59-61页 |
| 7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·结论 | 第61-62页 |
| ·展望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附录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