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欧洲哲学论文--德国哲学论文

叔本华的“同情说”

文献综述第1-8页
引言第8-9页
一、“同情说”的前提第9-19页
 (一) 对康德道德学的批判第9-17页
 (二) 对康德道德学的继承第17-19页
二、“同情说”的内容第19-29页
 (一) 经验的而非先验的探求方法第20页
 (二) 利己的本性与道德价值的矛盾第20-24页
 (三) 同情是道德的真正动机第24-29页
三、“同情说”的形而上学解释第29-34页
 (一) 个体化原理第30-31页
 (二) 意志的统一性第31-34页
四、“同情说”的特点和意义第34-41页
 (一) 从理性主义伦理学转到非理性主义伦理学第34-36页
 (二) 确立了同情的核心和根源性地位,标志着同情学派的最终形成第36-37页
 (三) 以内求的、经验的方式寻求道德的根源第37页
 (四) 提倡对动物的同情和责任第37-38页
 (五) 内部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第38-41页
结语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6页
后记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
下一篇:超声微泡在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促进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