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螺离心机的可靠性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·前人研究工作综述 | 第9-16页 |
·卧螺离心机的应用及发展 | 第9-12页 |
·可靠性理论与方法 | 第12-16页 |
·可靠性技术发展与运用 | 第12-14页 |
·FMECA 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FTA 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·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| 第16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卧螺离心机工作原理与可靠性建模 | 第18-31页 |
·卧螺离心机工作原理与结构 | 第18-24页 |
·卧螺离心机工作原理 | 第18-19页 |
·卧螺离心机的结构及主要零部件 | 第19-24页 |
·转鼓 | 第19-20页 |
·螺旋输送器 | 第20-21页 |
·行星差速器 | 第21-22页 |
·出渣仓与出液体仓 | 第22-24页 |
·卧螺离心机可靠性建模 | 第24-30页 |
·卧螺离心机寿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可靠性工作 | 第24-26页 |
·关于卧螺离心机寿命周期内可靠性工作的讨论 | 第26-27页 |
·卧螺离心机单元分布类型 | 第27-28页 |
·卧螺离心机系统可靠性框图 | 第28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卧螺离心机的FMECA 分析 | 第31-42页 |
·FMECA 分析的基本概念 | 第31-34页 |
·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FMECA 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FMECA 的分析步骤 | 第32-33页 |
·实施FMECA 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| 第33页 |
·传统FMECA 的缺点与不足 | 第33-34页 |
·FMECA 的评价标准 | 第34-38页 |
·故障模式概率等级 | 第34页 |
·严酷度类别 | 第34页 |
·故障影响概率 | 第34-35页 |
·危害度 | 第35页 |
·故障模式发生概率评分准则 | 第35-36页 |
·严酷度评分准则 | 第36页 |
·检测难度等级 | 第36-37页 |
·风险优先数 | 第37页 |
·实例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卧螺离心机的失效模式 | 第38-39页 |
·卧螺离心机的FMECA 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卧螺离心机FTA 分析 | 第42-55页 |
·FTA 内容简介 | 第42-45页 |
·FTA 基本概念 | 第42-43页 |
·FTA 相关符号 | 第43-44页 |
·FTA 中的数学模型 | 第44页 |
·FTA 的分析步骤 | 第44-45页 |
·FTA 分析方法 | 第45-48页 |
·FTA 定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FTA 顶事件发生概率 | 第46-48页 |
·卧螺离心机的FTA 分析 | 第48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卧螺离心机的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| 第55-65页 |
·卧螺离心机的可靠性预计 | 第55-58页 |
·概述 | 第55页 |
·系统的可靠性预计方法 | 第55-57页 |
·应用举例 | 第57-58页 |
·卧螺离心机的可靠性分配 | 第58-63页 |
·概述 | 第58-59页 |
·系统的可靠性分配方法 | 第59-62页 |
·等分配法 | 第59-60页 |
·AGREE 分配法 | 第60-61页 |
·再分配法 | 第61-62页 |
·应用举例 | 第62-63页 |
·可靠性预计与可靠性分配的关系 | 第63-6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·本文总结 | 第65-66页 |
·展望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3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