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引言 | 第1-16页 |
·玉米生产及育种现状 | 第11页 |
·作物数量性状与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| 第11-12页 |
·传统的定位群体研究 | 第12页 |
·次级作图群体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DH | 第12页 |
·重组自交系 | 第12-13页 |
·高级作图群体研究 | 第13-15页 |
·近等基因系 | 第13-14页 |
·导入系 | 第14页 |
·单片段导入系 | 第14-15页 |
·玉米数量性状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5-16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6-20页 |
·材料 | 第16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6页 |
·农艺性状调查 | 第16页 |
·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| 第16-20页 |
·玉米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| 第16-17页 |
·DNA的检测与定量 | 第17页 |
·SSR分子标记引物的筛选 | 第17-18页 |
·SSR分子标记 | 第18-19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19-2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0-37页 |
·亲本间多态性分子标记的筛选 | 第20页 |
·单片段导入系群体的构建 | 第20-23页 |
·前景选择 | 第20页 |
·背景选择 | 第20-23页 |
·以87-1为背景的导入系群体评价 | 第23-26页 |
·导入片段大小 | 第23页 |
·导入片段分布 | 第23页 |
·群体覆盖率 | 第23-26页 |
·以综3为背景的单片段导入系群体评价 | 第26-29页 |
·导入片段的长度 | 第26页 |
·导入片段分布 | 第26-28页 |
·群体覆盖率 | 第28-29页 |
·BC_3F_1 农艺性状分析 | 第29-34页 |
·以87-1为背景的BC3F1农艺性状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以Z3为背景的BC3F1农艺性状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其他性状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重要农艺性状 QTL鉴定 | 第34-37页 |
·株高性状 QTL鉴定 | 第34-35页 |
·穗位高 QTL鉴定 | 第35页 |
·叶面积 QTL鉴定 | 第35-36页 |
·雄穗分枝性状 QTL鉴定 | 第36-37页 |
4 讨论 | 第37-44页 |
·衔接式单片段导入系与重叠系单片段导入系的比较 | 第37-38页 |
·衔接式单片段导入系与重叠式单片段导入系的构建比较 | 第37页 |
·衔接式单片段导入系与重叠式单片段导入系的应用比较 | 第37-38页 |
·单片段导入系进行 QTL定位 | 第38-40页 |
·单片段导入系定位的优点 | 第38页 |
·本研究 QTL鉴定的比较 | 第38-40页 |
·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| 第40-41页 |
·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| 第40-41页 |
·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 QTL研究中的应用 | 第41页 |
·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择 | 第41页 |
·构建单片段导入系群体的思考 | 第41-42页 |
·本研究后续工作建议 | 第42-44页 |
·单片段导入系群体的丰富 | 第42页 |
·导入片段双交换的检测 | 第42页 |
·重要农艺性状的QTL精细鉴定 | 第42-43页 |
·利用单片段导入系进行育种 | 第43-44页 |
5 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2页 |
附录A 实验试剂的配制 | 第52-54页 |
1 提取 DNA所需相关试剂 | 第52-53页 |
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关试剂 | 第53-54页 |
附录B SSR分子标记序列 | 第54-63页 |
1 第一批合成的SSR标记一览表 | 第54-56页 |
2 第二批合成的SSR标记一览表 | 第56-59页 |
3 第三批 SSR标记一览表 | 第59-61页 |
4 其它 SSR标记一览表 | 第61-63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-6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