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市大学生村官制度调研报告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8页 |
| ·选题的背景 | 第10-12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背景 | 第10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目标 | 第10-11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过程 | 第11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成效 | 第11-12页 |
| ·选题的价值 | 第12-13页 |
| ·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必要性 | 第12-13页 |
| ·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可行性 | 第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| 第13-16页 |
| ·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| 第16页 |
| ·研究的目标 | 第16页 |
| ·研究的思路 | 第16页 |
| ·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| 第16-18页 |
| ·研究的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的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调查设计 | 第18-20页 |
| ·设置目标 | 第18-19页 |
| ·调查的对象、规模和分布 | 第18页 |
| ·调查的形式 | 第18页 |
| ·调查的设计 | 第18-19页 |
| ·影响因素 | 第19页 |
| ·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方面 | 第19页 |
| ·内因和外因 | 第19页 |
| ·预计实施状况 | 第19-20页 |
| ·实施调查的方法 | 第19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验证理论 | 第20页 |
| 第三章 成都市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现状调查 | 第20-24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适应性状况 | 第20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况 | 第20-21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的心理状况 | 第21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人际关系状况 | 第21-22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的晋升状况 | 第22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对现状的满意度状况 | 第22-24页 |
| 第四章 成都市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调查 | 第24-28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选拔调查 | 第24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教育调查 | 第24-25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考核评价机制调查 | 第25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管理体制调查 | 第25-26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调查 | 第26-28页 |
| 第五章 成都市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28-34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1页 |
| ·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大 | 第28-29页 |
| ·政策和机制上存在漏洞 | 第29-30页 |
| ·后续流向和发展结构不稳定 | 第30-31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制度问题的成因 | 第31-32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的自身素质 | 第31页 |
| ·大学生村官制度及配套政策的不完善 | 第31-32页 |
| ·制约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因素 | 第32-34页 |
| ·自身发展缓慢 | 第32页 |
| ·管理滞后 | 第32-33页 |
| ·现实社会和舆论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第六章 完善成都市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对策建议 | 第34-39页 |
| ·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制度 | 第34页 |
| ·完善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培训制度 | 第34-35页 |
| ·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 | 第35-36页 |
| ·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激励制度 | 第36-37页 |
| ·完善大学生村官生活待遇制度 | 第37-39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39-42页 |
| ·结论 | 第39-40页 |
| ·展望 | 第40-42页 |
| 致谢 | 第42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| 附录 | 第45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