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具QS干扰活性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干扰机制初探 | 第10-40页 |
1 前言 | 第10-25页 |
·群体感应(Quorum sensing,QS)的定义 | 第10页 |
·群体感应系统的信号分子 | 第10-13页 |
·AHL信号的检测—信号分子感应菌株 | 第13-14页 |
·AHL信号合成的分子机制 | 第14-15页 |
·AHL介导的革兰氏阴性菌LuxR/LuxI型QS系统的分子机制 | 第15-18页 |
·QS系统的生物功能 | 第18-19页 |
·调节微生物间的互作 | 第18-19页 |
·调节微生物与寄主的互作 | 第19页 |
·干扰AHL介导的QS系统的途径及研究进展 | 第19-25页 |
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5-26页 |
3 材料和方法 | 第26-33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6-28页 |
·供试培养基及配方 | 第26-27页 |
·供试菌株的特性及来源 | 第27页 |
·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27-28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8-33页 |
·土样的采集与微生物的分离 | 第28页 |
·待测菌初筛中报告菌E.carotovora SCG1最佳接种浓度的确定 | 第28-29页 |
·干扰Quroum-sensing微生物的初筛 | 第29-30页 |
·E.coli DH5a(pJZ365)粗提信号的制备 | 第30页 |
·待测菌B6-5干扰Quorum sensing的进一步验证 | 第30-31页 |
·待测菌B6-5 Qs干扰机制初探 | 第31-33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9页 |
·干扰Quorum sensing微生物的分离和初筛 | 第33-34页 |
·报告菌E.carotovora SCG1的最佳接种浓度 | 第33-34页 |
·待测菌灭酶培养上清液的抗病活性检测结果 | 第34页 |
·待测菌灭酶培养上清液对E.carotovora SCG1生长影响的抑菌圈检测结果 | 第34页 |
·菌株B6-5干扰Quorum sensing的进一步验证 | 第34-36页 |
·菌株B6-5灭酶培养上清液对E.coli DH5a(pJZ365)和E.carotovora SCG1的生长影响检测 | 第34-35页 |
·菌株B6-5灭酶培养上清液对E.coli DH5a(pJZ365)和E.carotovora SCG1 QS系统的干扰作用检测 | 第35-36页 |
·菌株B6-5干扰QS系统的作用机制 | 第36-38页 |
·菌株B6-5灭酶培养上清液对TraR蛋白及TraR蛋白与AHL信号的结合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菌株B6-5灭酶培养上清液对E.coli DH5a(pJZ365)AHL信号的合成抑制检测 | 第37-38页 |
·菌株B6-5灭酶培养上清液的抗病活性植物检测 | 第38-39页 |
5 结论与讨论 | 第39-40页 |
第二章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及其生化反应变异株的生物检测 | 第40-55页 |
1 引言 | 第40-41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41-48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1-44页 |
·供试培养基及配方 | 第41页 |
·供试菌株、质粒的特性及来源 | 第41-42页 |
·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42-4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4-48页 |
·菌株PAL106及其他临床分离株转接种不同次数菌株的制备 | 第44页 |
·菌株的生化鉴定 | 第44页 |
·PAL106转接种不同次数菌株及其他待测菌生长曲线、pH值变化曲线及信号分子活性曲线的比较 | 第44页 |
·AHL粗提物的制备 | 第44页 |
·AHL分子的相对定量测定(β-半乳糖苷酶法) | 第44-45页 |
·AHL分子活性的蓝白斑定性检测 | 第45页 |
·菌株PAL106 16s rRNA的初步鉴定 | 第45-48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3页 |
·临床分离株PAL106及其生化反应变异株的特性 | 第48-49页 |
·临床分离株PAL106及其生化反应变异株的生长和pH值变化 | 第48页 |
·临床分离株PAL106及其生化反应变异株的生理生化反应 | 第48-49页 |
·AHL信号感应菌株WCF47对临床分离株PAL106及其生化反应变异株的检测结果 | 第49-50页 |
·临床分离株PAL106及其生化反应变异株AHL信号活性的定性检测 | 第49-50页 |
·临床分离株PAL106及其生化反应变异株AHL信号活性的定量检测 | 第50页 |
·菌株PAL106的16s rRNA序列分析及其分子鉴定 | 第50-51页 |
·感应菌株WCF47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7个临床分离株的检测结果 | 第51-53页 |
·AHL信号感应菌株WCF47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及其他7个临床分离株的蓝白斑定性检测 | 第51页 |
·AHL信号感应菌株WCF47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7株临床分离株的定量检测 | 第51-53页 |
4 讨论 | 第53-54页 |
5 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