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夏季单体和多单体合并对流云结构特征与人工增雨潜力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4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3页 |
| ·研究特色 | 第13-14页 |
| 第二章 观测设备和观测项目 | 第14-20页 |
| ·观测设备 | 第14-15页 |
| ·观测项目 | 第15-19页 |
| ·观测要求与资料选取 | 第19-20页 |
| 第三章 福建省夏季对流云分类及回波特征分析 | 第20-27页 |
| ·福建省夏季对流云分类 | 第20页 |
| ·“713-C”数字化雷达观测结果 | 第20-22页 |
| ·福建省夏季对流云回波特征分析 | 第22-25页 |
| ·对流云液态水总量 | 第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| 第四章 福建省夏季对流云降水机制的初步分析 | 第27-33页 |
| ·暖云降水 | 第27-29页 |
| ·混态对流云降水 | 第29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五章 福建夏季对流云流场特征分析 | 第33-40页 |
| ·雷达径向速度场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多个对流单体合并个例分析 | 第34-37页 |
| ·单体对流云个例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| 第六章 对流云的降水效率和人工增雨潜力研究 | 第40-49页 |
| ·资料收集和处理 | 第40-41页 |
| ·对流云降水估测方程 | 第41-42页 |
| ·对流云总降水量的估算 | 第42-45页 |
| ·对流云降水效率 | 第45-47页 |
| ·人工增雨潜力分析 | 第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49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