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农场林网体系建设的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-11页 |
0 前言 | 第11-21页 |
·沿海农田防护林生态及生态效益研究 | 第12-17页 |
·农田防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 | 第12-13页 |
·沿海环境对农田防护林的影响 | 第13页 |
·沿海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区域性气候效应 | 第13-14页 |
·农田防护林降盐改土功能及效益 | 第14-15页 |
·农田防护林功能和效益 | 第15-16页 |
·增加生物多样性 | 第16-17页 |
·沿海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和模式优化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沿海农田林网复合结构及优化模式 | 第17页 |
·农田防护林的结构配置及优化模式 | 第17-18页 |
·农田防护林体系树种选择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| 第19-2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7页 |
·上海农场概况 | 第21-24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21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21-23页 |
·林业生产历史情况 | 第23-24页 |
·试验材料方法和设计 | 第24-25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24页 |
·调查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标准地调查 | 第25页 |
·不同农田防护林模式生物量测定 | 第25-26页 |
·解析木分析 | 第26页 |
·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林带疏透度测定 | 第2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42页 |
·林业资源 | 第27-28页 |
·林业土地面积 | 第27-28页 |
·林木棵数和蓄积 | 第28页 |
·农田防护林模式 | 第28-39页 |
·上海农场农田防护林基本特征 | 第28-29页 |
·不同模式农田防护林的生物量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不同模式农田防护林造林树种的生长规律研究 | 第31-33页 |
·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| 第33-38页 |
·不同模式农田防护林林带疏透度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·居民区生态休闲林 | 第39-41页 |
·道路景观林 | 第41-42页 |
3 结论与建议 | 第42-51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42-45页 |
·全场林业资源 | 第42页 |
·不同模式农田防护林的生物量 | 第42-43页 |
·不同模式农田防护林造林树种的生长规律 | 第43页 |
·不同模式农田防林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·不同模式农田防护林林带的疏透度 | 第44页 |
·居民区生态休闲林 | 第44-45页 |
·道路景观林 | 第45页 |
·讨论与建议 | 第45-51页 |
·晚庄地区农田防护林造林设计 | 第46页 |
·时丰、庆丰和下明地区农田防护林造林设计 | 第46页 |
·居民区生态休闲林规划设计 | 第46-48页 |
·道路景观林的规划设计 | 第48-50页 |
·关于上海农场林网体系建设研究的建议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