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武器工业论文--火箭、导弹论文--导弹论文--导弹:按发射方式分论文--海基型(水下发射)论文

水下运载器惯性测量事后状态估计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发展动态第11-13页
     ·测量方法的选择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惯性测量的重要地位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惯性测量的发展趋势第13页
   ·论文研究内容第13-15页
第二章 惯性测量事后状态估计的原理和方法第15-35页
   ·引言第15页
   ·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坐标系的定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第16-17页
   ·惯性测量事后状态估计的原理第17-18页
   ·姿态矩阵解算方法的讨论第18-29页
     ·欧拉角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方向余弦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四元数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·等效旋转矢量法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·姿态算法的比较第28-29页
   ·水下运载器惯性测量事后状态估计方法第29-35页
     ·速度的计算第30-32页
     ·位置矩阵及位置的计算第32页
     ·位置速率的计算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姿态的计算第33页
     ·深度及位移的计算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估计中不同迭代周期的划分第34-35页
第三章 高精度捷联航姿算法研究第35-54页
   ·引言第35页
   ·圆锥运动第35-37页
   ·精度准则第37-38页
   ·四元数算法及其圆锥误差表达式第38-41页
     ·四元数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陀螺输出角速率时的圆锥误差表达式第39-41页
   ·等效旋转矢量法及其圆锥误差表达式第41-45页
     ·陀螺输出角增量时的圆锥误差第41-42页
     ·陀螺输出角速率时的圆锥误差第42-44页
     ·改进二子样旋转矢量法及其圆锥误差第44-45页
   ·算法的比较第45-53页
     ·算法圆锥误差的比较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算法计算量的比较第46页
     ·算法仿真第46-53页
   ·结论第53-54页
第四章 高精度事后传递对准方法研究第54-67页
   ·引言第54-55页
   ·水下运载器事后状态估计系统的误差模型第55-57页
   ·水下运载器事后传递初始对准的状态空间模型第57-59页
     ·事后传递初始对准的量测方程和量测向量的构造第57-58页
     ·事后传递初始对准的状态空间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·固定区间平滑算法第59-62页
     ·最优线性平滑的物理意义第59-60页
     ·RTS固定区间平滑算法第60-62页
   ·水下运载器事后传递对准的仿真分析第62-65页
     ·事后传递对准仿真结构图第62页
     ·仿真研究第62-65页
   ·结论第65-67页
第五章 陀螺随机漂移建模及滤波第67-84页
   ·信号的多尺度小波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小波变换基础第67页
     ·小波的多分辨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·建立陀螺随机漂移误差模型的原理和步骤第68-76页
     ·数据的采集第69页
     ·陀螺随机漂移数据的统计检验第69-71页
     ·陀螺漂移信号的预处理第71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选取第71-73页
     ·模型参数的估计第73-75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适用性检验第75-76页
   ·基于小波变换的陀螺漂移数据建模第76-80页
     ·陀螺漂移的采集第76页
     ·陀螺漂移的平稳性分析与预处理第76-78页
     ·模型形式的选取第78页
     ·陀螺随机漂移模型的建立第78-79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适用性检验第79-80页
   ·陀螺漂移的数据滤波第80-83页
   ·结论第83-84页
第六章 水下运载器惯性测量事后状态估计仿真软件设计第84-88页
   ·引言第84页
   ·工程设计软件MATLAB特点分析第84-85页
   ·MATLAB与Visual C++的完美结合第85-86页
   ·仿真软件界面设计第86页
   ·仿真算例及分析第86-88页
第七章 全文总结第88-90页
   ·总结第88-89页
   ·论文的后续工作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3页
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3-94页
致谢第94-95页
西北工业大学 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第95页
西北工业大学 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铸件充型过程数值模拟
下一篇:拓扑动力系统上的(伪)转移不变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