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移动通信论文

基于M2M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的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2-18页
 1.1 无线传感网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第12-14页
 1.2 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广阔前景第14-16页
 1.3 低功耗无线传感网应用研究的意义第16-17页
 1.4 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8页
第二章 相关硬件技术第18-34页
 2.1 MSP430系列单片机第18-21页
  2.1.1 MSP430系列单片机的特点第18-19页
  2.1.2 MSP430结构概述第19-21页
 2.2 低功率窄带收发器CC1020第21-33页
  2.2.1 CC1020简介第21页
  2.2.2 CC1020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第21-22页
  2.2.3 CC1020应用电路设计第22-33页
 2.3 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三章 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的研究第34-42页
 3.1 无线传感网的概念及其特点第34-35页
  3.1.1 无线传感网的概念第34-35页
  3.1.2 无线传感网的特点第35页
 3.2 无线传感网的体系结构第35-38页
  3.2.1 传感器的结构第36页
  3.2.2 无线传感网的体系结构第36-38页
 3.3 无线传感网设计要点第38-41页
  3.3.1 节能研究第38-39页
  3.3.2 路由协议第39页
  3.3.3 媒体接入控制第39-40页
  3.3.4 时钟同步第40页
  3.3.5 定位机制与算法第40页
  3.3.6 容错机制第40-41页
 3.4 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四章 M2M无线传感网的架构研究第42-50页
 4.1 M2M思想理念第42-43页
  4.1.1 M2M的核心思想第42页
  4.1.2 为何要M2M第42-43页
  4.1.3 影响M2M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因素第43页
 4.2 M2M无线传感网整体基本架构第43-47页
  4.2.1 M2M技术的系统框架第43-44页
  4.2.1 M2M无线传感网的系统框架第44-47页
 4.3 M2M无线传感网单个节点的体系架构第47-49页
  4.3.1 硬件体系结构设计第47-48页
  4.3.2 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第48-49页
 4.4 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五章 基于M2M的组网协议配置第50-59页
 5.1 本网与传统网络的区别第50-51页
  5.1.1 设计目标第50页
  5.1.2 技术要求第50-51页
 5.2 满足各项需求的组网协议第51-58页
  5.2.1 物理层第51-53页
  5.2.2 数据链路层第53-55页
  5.2.3 网络层第55-57页
  5.2.4 应用层第57-58页
 5.3 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六章 M2M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的实现第59-72页
 6.1 系统设计第59-64页
  6.1.1 系统总体设计第59-60页
  6.1.2 基站模块设计第60-62页
  6.1.3 端机模块设计第62-64页
 6.2 系统调试环境配置第64-66页
  6.2.1 设定目标机型号的头文件第64页
  6.2.2 设置编译器选项第64-65页
  6.2.3 C-SPY硬件仿真调试第65-66页
 6.3 系统结果演示第66-68页
  6.3.1 实物演示第66页
  6.3.2 运行结果演示第66-68页
 6.4 一次握手实现主要代码第68-71页
 6.5 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第七章 总结与展望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82页
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-83页
致谢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Web应用系统通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农村地区结核病传播机制及主动发现模式的流行病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