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·本文的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提出 | 第11页 |
·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政治意义:体现了政府在乡村地区的基本职能 | 第12-13页 |
·经济意义:为乡村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撑,保证乡村可持续发展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关于公共服务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关注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关注政府在乡村的角色转变与改革的研究 | 第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4-15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标、方法与思路 | 第15-17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标 | 第15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4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性质认识 | 第17-19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的分类: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| 第17-18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的主体 | 第18-19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| 第19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是满足乡村的发展需要,具有地域性、地方性特征 | 第19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的运作原则 | 第19-21页 |
·经济原则 | 第20页 |
·社会原则 | 第20-21页 |
·地域原则 | 第21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模式 | 第21-24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资金来源 | 第21-22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项目选择 | 第22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| 第22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的组织形式与专业队伍 | 第22-23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的管理方式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城乡统筹与成都市乡村社会公共服务 | 第24-32页 |
·成都乡村公共服务的现状 | 第24-27页 |
·成都市乡村公共服务总体情况 | 第24-25页 |
·服务规模与能力 | 第25-26页 |
·服务现状:水平差异明显 | 第26-27页 |
·城乡统筹要求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公平合理配置 | 第27-29页 |
·"城乡统筹、以人为本"要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| 第28页 |
·城乡统筹的现实矛盾要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| 第28-29页 |
·城乡统筹的和谐社会要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| 第29页 |
·成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| 第29-32页 |
·乡村公共服务建设取得的成绩 | 第29-30页 |
·成都乡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2页 |
第4章 郫县村级公共服务模式探索 | 第32-50页 |
·郫县乡村公共服务总体水平 | 第33页 |
·郫县乡村公共服务基本模式 | 第33-38页 |
·明确供给主体,保障资金供给 | 第34页 |
·组织制度保障 | 第34-36页 |
·配置稳定的人才队伍 | 第36页 |
·创新民主实现形式,初步建立民主管理模式 | 第36页 |
·搭建服务平台,加强服务设施建设 | 第36-37页 |
·郫县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给乡村带来的实效 | 第37-38页 |
·郫县乡村公共服务改革内部差异 | 第38-50页 |
·富裕型乡村 | 第39-43页 |
·普通型乡村 | 第43-46页 |
·贫困型乡村 | 第46-48页 |
·郫县乡村公共服务的经验探讨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成都市乡村公共服务模式完善对策 | 第50-53页 |
·在政策方面要加大乡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建设 | 第50页 |
·在供给主体上要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服务的分类供给机制 | 第50-51页 |
·经费是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的必要保障 | 第51页 |
·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,实施民主管理 | 第51页 |
·建立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制度 | 第51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