褐藻糖胶提取纯化、结构分析及抗氧化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27页 |
·多糖及其研究趋势 | 第9-10页 |
·功能性多糖分类 | 第10-11页 |
·功能多糖 | 第11-13页 |
·调节免疫功能类多糖 | 第11-12页 |
·抗凝血多糖 | 第12-13页 |
·抗病毒多糖 | 第13页 |
·多糖的构效关系 | 第13-19页 |
·多糖一级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| 第13-15页 |
·多糖的高级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| 第15-16页 |
·多糖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| 第16-19页 |
·多糖结构研究方法 | 第19-22页 |
·多糖的结构层次 | 第19页 |
·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| 第19-21页 |
·多糖分子量测定 | 第21-22页 |
·褐藻与褐藻糖胶 | 第22-27页 |
·褐藻及褐藻糖胶简介 | 第22页 |
·褐藻糖胶研究现状 | 第22-26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2-2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4-26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褐藻糖胶的提取工艺研究 | 第27-45页 |
引言 | 第2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7页 |
·原料与试剂 | 第27页 |
·仪器 | 第27-2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8-37页 |
·褐藻糖胶沉淀工艺研究 | 第28-29页 |
·提取工艺流程图 | 第29页 |
·热水浸提工艺研究 | 第29-30页 |
·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| 第30页 |
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| 第30-31页 |
·复合酶酶解提取工艺研究 | 第31页 |
·硫酸-苯酚法的研究 | 第31-33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33-3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7-44页 |
·褐藻糖胶沉淀工艺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·热水浸提工艺研究结果 | 第38-39页 |
·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| 第39-40页 |
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| 第40-42页 |
·复合酶酶解提取工艺研究 | 第42-43页 |
·四个提取工艺的比较 | 第43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褐藻糖胶的分离、纯化 | 第45-53页 |
引言 | 第4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5-4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5页 |
·试剂 | 第45页 |
·仪器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6-48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46页 |
·分离纯化实验 | 第46-47页 |
·纯度鉴定 | 第47-4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2页 |
·Sevage法脱蛋白研究 | 第48页 |
·DEAE-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分离 | 第48-49页 |
·透析时间研究 | 第49页 |
·葡聚糖凝胶层析法 | 第49-50页 |
·醋酸纤维素膜电泳 | 第50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褐藻糖胶抗氧化研究 | 第53-59页 |
引言 | 第53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3-5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3-5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·还原能力 | 第54页 |
·淬灭脂过氧化能力 | 第54页 |
·对O_2·~-抑制作用的测定 | 第54-55页 |
·对·OH清除作用的测定 | 第55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5-58页 |
·还原能力 | 第55页 |
·淬灭脂过氧化能力 | 第55-56页 |
·对O_2·~-抑制作用的测定 | 第56-57页 |
·对·OH清除作用的测定 | 第57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褐藻糖胶的结构分析 | 第59-68页 |
引言 | 第59-60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60-6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60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60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6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0-62页 |
·分子量测定 | 第60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62页 |
·旋光度测定 | 第62页 |
·硫酸根对碱的稳定性研究 | 第6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2-67页 |
·分子量测定 | 第62-63页 |
·单糖分析 | 第63-65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65页 |
·旋光度测定 | 第65页 |
·硫酸根对碱的稳定性研究 | 第65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5页 |
附图 | 第75-77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